1. 100_7678 

「須菩提!若人言:佛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須菩提!於意云何?是人解我所說義不?」
 「世尊!是人不解如來所說義。
何以故?
世尊說: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即非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是名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
「須菩提!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者,於一切法,
應如是知,如是見,如是信解,不生法相。
須菩提!所言法相者,
如來說即非法相,是名法相。

如是知 如是見----即無上菩提之真知真見也
不生法相者---於事之有形跡  法者事也 相者形跡也
如我人眾生壽者之見 皆不萌於心也 

DSCF1102.JPG 

【概論】
佛又恐須菩提 疑法身之體 既不可相見
何以如來佛 亦曾說我人等見
因而破執有離相之見
以顯般若真諦

DSCF1103.JPG

【分解】
真知無知 無所不知  真見無見 無所不見
凡夫不悟般若之理 不能降伏妄心
凡有知見 外不能離六塵 內不能離緣影
知見愈多 而塵勞愈甚
終日為知見所迷 不墮於能知障 即墮於所知障
不迷於所見之相分 即迷於能見之見分 妄境薰妄心
妄心取妄境 總是心外取法
於自己本性上加添障礙
所謂斷除煩惱重增病 趨向真如亦是邪
若能直下不生知見 了明泹槃生死 皆如空花
則本源清淨心體 當時圓明普照
故佛言我於菩提實無所得 恐人不信此理
故引五眼所見 五語所言 真實不虛以證明之
然所云知見者 亦非全無知見 
若全無知見 即成斷滅
所云不生者 不生邪知見也 非無正知見也
若深明般若之用 不離知見 善能分別諸法相
於第一義而不動 則即了悟本心 
如是知 如是見 不生法相矣 


DSCF1107.JPG 

【解釋】
  佛講到本分這裡 先問須菩提 假使有一個人說
佛說的 人見 我見 眾生見 壽者見 對不對﹖
佛經上都講四相 這裡又轉一個方向 
提出來的不是「相」 而是「見」
「相」就是現象 「見」是自己的思想見解 是屬於精神領域
所謂見解 就是現在新觀念所謂的觀點 都屬於見 
所以禪宗的悟道叫做見道 要見到道 不是眼睛看見啊
楞嚴經上講見道之見 有四句話:
「見見之時 見非是見 見猶離見 見不能及」
 佛經 第一個見 我們眼睛看見的見 心與眼看見
第二個是見道的見 換句話說 第一個見是所見之見
第二個是能見之見 我們眼睛看東西 這是所見 這是現象
所見回過來 自己能夠見道 要悟明心見性這個見 
不是所見之見 不是眼睛能夠看見一個現象 或者看見一個境界 
那不是道啊

DSCF1370.JPG

 所以「見見之時」 自己回轉來看到見道之見

明心見性那個見的時候 「見非是見」
這個能見 見道的見 不是眼睛看東西所見的見 
故說「見非是見」
那麼能見道的見 難道還有一個境界嗎﹖
「見猶離見」 當眼睛也不看 耳朵也不聽 一切皆空以後
說我見道了 有一個見存在 還是所見 這個見還是要拿掉
見猶離見 還要拿掉 空還要空下來
「見不能及」 真正明心見性的見 不是眼睛看見的見
不是心眼上有個所及 能見的見
 告訴我們明心見性之見 可不是看山不是山 看水不是水
青蛙撲咚一聲跳進水……要一切見無所見
一切山河大地 宇宙萬有 都虛空粉碎 大地平沉
就可以談禪宗了 明心見性有點影子了
還只是一點影子啊
 楞嚴經上也有幾句很重要的話:
「知見立知 即無明本 知見無見 斯即涅槃」
知與見 後來是佛學一個專有名稱 
知就是知道 把佛經道理都懂了的這個知
見也 看到過這個現象 境界 就是知見
道理懂了 去修行打坐 坐起來一切皆空 可是有知性
也知道自己坐在那裡很清淨 但是有一個清淨在就不對了
「知見立知 即無明本」 就是無明的根本
有一個清淨就會有一個不清淨的力量含藏在裡面 
就有煩惱的力量在了 所以知見立知 即無明本
要「知見無見」 最後見到空 「斯即涅槃」,
可以達到見的邊緣了

DSCF1371.JPG 

知即無明本  看經典走禪宗的路線 悟道了
所以學禪不一定是打坐參禪 不一定要打坐參公案 參話頭
宋朝溫州瑞鹿寺有一位遇安禪師 天天看佛經念佛
他看到前面這一段 忽然心血來潮
把原來的句子「知見立知 即無明本 知見無見 斯即涅槃」
改了標點 變成「知見立  知即無明本 知見無 見斯即涅槃」
自己因而大徹大悟
後來他自稱「破楞嚴」 改了圈點破開來讀以後 
自己忽然開悟了 大徹大悟 明心見性
「知見立」 有知有見 有個清淨有個覺性
「知即無明本」 這一知 本身就是無明本 就是煩惱
「知見無」 一切皆空 理也空 念也空 空也空
「見斯即涅槃」 見到這個就是悟道了
這是他悟了道 自己楞嚴破句 就懂進去了
所以經典不能死讀 要活用

DSCF1372.JPG

 這個道理 說我見 人見 眾生見 壽者見

金剛經前面都提四相 我相 人相 眾生相 壽者相
中間也提過 以色見我 以音聲求我 是人行邪見 不能見如來
到本分這裡 忽然一轉 提出「見」 不提出相
相是相 茶杯是現象 毛巾是現象 書本也是現象
我也是現象 他也是現象 你也是現象
山河大地一切房子都是現象 連虛空也是現象 清淨也是現象
睡覺也是相 作夢也是相 醒了也是象
一切現象都是生滅變化
 所以有些人天天打坐 問他好嗎﹖
好啊 好清淨 著相 著清淨之相 相不是道 
道不在相中 知見立 知即無明本 知見無 見斯即涅槃
要立一個清淨是道 再加上背上督脈通了 前面任脈通了
拿水龍頭一開灌進去 都通了 那不是成道
那都是著相 一著相 知見立 知即無明本
要知見無 見斯即涅槃
 所以本分告訴知見之見是甚麼﹖
佛告訴須菩提 假使有人說 我提出我見 人見 眾生見 壽者見
你說說看 那人了解我所說的意思沒有﹖
這個人還算真正學佛 懂了佛法嗎﹖
須菩提說 那不對的 這個人雖然學佛
根本不通啊不懂佛法的道理

DSCF1373.JPG 

須菩提現在提出來一個假定的問題問我
我見 人見 眾生見 壽者見 見道之見
這只是一個講話上的方便
假設有這麼一個見處 一個明心見性 見道之見
那也只是一個表達的方法而已 一個揭穿真義的名辭而已
實際上啊 明 無可明處  見 無可見處
所以叫做我見 人見 眾生見 壽者見
如是知見  佛告訴須菩提最後的結論 
真正學大乘佛法 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想求得大徹大悟的人 於一切法 包括世間法 出世間法
應「如是知」 要了解知道金剛經這些一層一層的道理
「如是見」 要有這樣一個見解 所以有知有見
 知見兩個字 再加一個說明 一切大小乘的佛法
尤其是小乘的佛法 是戒 定 慧 解脫 解脫知見
五個次序  按次序來修行 先守戒 再修定 再由定發慧悟道
真的悟道了 解脫一切苦厄 
但是解脫的最高程度 仍是物質世間一切的束縛
當這些慾界 色界一切的煩惱 情感都解脫光了以後 
還有個東西就是心性的所知所見 這個知與見仍要解脫
最後要徹底的空
前說出來知見立 知即無明本 知見無 見斯即涅槃
本分這裡也講 發大乘心 想由凡夫修道而成佛
應該對一切法 「如是知 如是見」

DSCF1374.JPG

 如是怎麼知﹖怎麼見呢﹖

所謂佛法者 即非佛法 是名佛法
那麼所謂外道者 即非外道 是名外道
所謂魔鬼者 即非魔鬼 是名魔鬼
所謂我者 即非我 是名我
就是這一套 「一切」 整個歸納起來
空有都不住 無住 無著 所以一切法應如是知如是見
緣起緣滅 隨順自然
 理解了 也見到了這個道理
「如是信解」 理性上清楚了 才是不迷信 
如果佛法的教理都沒有弄清楚 情緒化跑來學佛參禪
全體是迷信  所以把知見搞清楚了 
如是信 才是正信  如是解 正信以後 由這樣去理解它
這才是理性的  
學佛修道是理性的 不是情感的
不是盲目的迷信 是理性的如是信解

DSCF1375.JPG 

為甚麼最後說「不生法相」﹖
為甚麼不說不「用」法相或者不「住」法相
不「著」法相 不「落」法相呢﹖
這些字都不用 而用不「生」法相 這是有區別的
 首先我們要了解甚麼叫法相﹖
一切的現象 觀念都是現象 是意識思想構成的一個形態
每個人意識裡都有自己一個構想 幻想
幻想久了 變成牢不可破的一個典型 自己就把它抓得牢牢的
這個就是意識思想境界裡的形態 在佛學名辭裡叫做法 
法包括了一切事 一切理 一切物 一切思想觀念
 譬如大家認為大徹大悟 一片光明 都在清淨光明中
在一般人心目中 下意識已經構成一個形態
認為悟了道打起坐來 大概內外一片光 
連電力公司的發電機都可以不要了
把光明看成電燈光 太陽光 月亮光那樣
下意識的構成法相 構成一個形態在那裡

DSCF1376.JPG

 再譬如說 悟道以後 甚麼都不要 甚麼也都不相干

一切一切都不管 跑到古廟深山孤零零的坐在那裡 就以為成佛了
如果成了這樣的佛的話 世上多成一千個佛對我們也沒有關係
山裡早有的是佛 許多石頭 泥巴擺在那裡 
從開天闢地到現在 都可以叫做佛
反正它們對一切事物 一切出世入世的一概不理
換句話說 那是絕對的自我 看起來很解脫
一切事物不著 實際上是自我 為了自我而已 認為我要這樣
因為他下意識的意識形態有了這個法相
 一般人打坐入定甚麼都不知道了 那不是佛法
那是意識形態 造作了這個法相
乃至於說一切空了就是佛 空也是個法相 是個現象
有些人任督二脈打通了 奇經八脈打通了 
河車大轉 也都是法相
可是我們許多人 不知不覺的都落在自我的法相裡了
自我意識形成一個道的觀念 
一個道的樣子 一個道的模型
本分讓大家更明白 為甚麼世界上的宗教
因民族不同國家不同 所畫的天堂也都不同
我們的天堂是穿大袍子古代帝王相的人
一切房子都是中國古時候的
西方人的天堂是洋房 他的神和上帝也是高鼻子藍眼睛
阿拉伯人畫的另有不同 
所以說 天堂是根據自己的心理形態構成的 
誰能去證明呢﹖這些都是自己心理下意識構成的法相

DSCF1377.JPG 

佛法唯識宗也稱為法相宗 法相宗是先從現象界開始分析研究
現象界也就是世間一切事 所謂的一切法
最後研究到心理狀態 研究到心性的本來
以至於證到整個宇宙 也就是說
法相宗從現有的人生 現有的世界的相 加以分析 歸之於心
然後反回到形而上的本體 如果套一句佛學的名辭來講
這是從自己的身心入手 進而打破了身心
證到形而上的本體
 華嚴宗不同於法相宗 是先從形而上的宇宙觀開始
從大而無比的宇宙 慢慢收縮 最後會之於心
是使自己由本體而了解自己
普通的佛學 是由自己而了解了本體 這是兩個不同的教育方法
不同的路線不同的方法 
佛學的名辭 就叫做法相 一切法相
 現在金剛經快要結尾了 告訴我們大家一個道理
非常重要的道理 佛告訴須菩提
你想證得無上菩提大徹大悟而成佛 
須菩提你應該這個樣子知道 應該這樣去看清楚 理解清楚
應該這樣子相信 這樣去理解
怎麼理解呢﹖
一句話  就是「不生法相」 心裡不要造作一個東西

DSCF1378.JPG

下意識中 不要生出來一個佛的樣子
每個人心裡所理解的佛 所理解的道
所理解清淨涅槃的境界 都各不相同
為甚麼不同呢﹖
是唯心所造 自己生出來的 是此心所生 
 所以佛告訴須菩提不要自生法相 不要再去找
不要構成一個自我意識的觀念
譬如我們大家上同樣一個課 一百個同學中
各人理解的深淺程度都不相同 因為每人心裡自生法相
自己構成一個現象 都非究竟
這就是佛經上說 眾盲摸象 各執一端的道理
儘管瞎子摸象 各執一端 可是摸的那一端
也都是象的部分 並沒有錯 只能夠說 每人抓到一點
合起來才是整個的象
要想完全了解整個大象的話
佛告訴我們的是「不生法相」 一切不著

DSCF1380.JPG 

佛經所說的法相 根本就不是法相 所以叫做法相
這個話頭在金剛經常說  道理在那裡﹖
這些都是教育上的方法  等於過河的船 
目的是使大家過河 已經過了河就不要把船背著走
要趕緊把船丟下 走自己的路
 佛經三藏十二部 各種各樣的說法 
有時候說空 有時候說有 有時候說非空非有
有時候又說即空即有 究竟那一樣對呢﹖
那一樣都對都不對 要自己不生法相
 講一個法相 包括了各種現象 
譬如唯識宗 除了把心的部分分成八個識來講外
再把心理活動的現象 綱領原則性加以歸納 成為一百個法
如果詳細分析起來 當然不止一百個
可是後世一般人研究唯識 就鑽進去爬不出來了
這些人鑽到甚麼境界裡頭了呢﹖
鑽到「有」 鑽到一切法「勝義有」的法相裡去了
就像龍樹菩薩講般若拿空來比方 
與法相唯識宗的教育方法不同 
可是一般人研究般若 又落到「空」的法相裡去了
所以說 任何法相都不能住 都不是

DSCF1381.JPG

 佛最後告訴我們 所謂法相 「即非法相」

那只是講話的方便 機會的方便 教育上的方便
目的是使大家懂得  如果這樣不懂 他換另一個方法
總是想辦法使我們懂得
可是後世的人 把佛的教育方法記錄下來以後
死死抓住他說過的那個空 或拚命抓個有 
落入文字障 永遠搞不清楚
事實上佛交代得很清楚 一切不落法相
不落法相以後 大家反而都說金剛經是說空的
前面已經說過 金剛經沒有任何重點是教我們觀空
金剛經都是遮法 擋住大家不正確的說法
至於正確的是個甚麼東西 要大家自己去找


DSCF1382.JPG 

金剛經開始的時候 解釋曾經提到過禪宗的兩個公案
一個是兒子跟父親學小偷 對不對﹖
還有一個是坐牢的那個公案 
現在再說一個禪宗故事  有一個年輕人出家學佛求道
想要開悟 跟著師父幾十年 這位師父總是對他非常嚴厲
生活 行為都管得非常嚴
但是一問到佛法 師父總不肯說
這個人就像我們現在青年人學佛一樣 好像找到一位老師
馬上就有妙訣告訴他 傳你一個咒子羅 或者傳你一個方法
今天一打坐 明天就會飛了 就成佛了
自己意識中構成了這樣一個法相
這個人的心理也是如此 可是這個師父呢 問到他真正佛法時
就說 你自己參去 自己研究去
 他自己暗想 十二三歲出家 天天求佛道 搞了幾十年
這個老師是天下有名的大老師 是有道之士
跟著他卻辛苦的要命 佛法也沒有傳給他一點 心中真煩惱

DSCF1383.JPG

 有一天他想了一個辦法 帶了一把小刀上山 

師父快要走這一條小路回來了 小路只能走一個人
他就站在路口等師父回來 那天下雨 山上路滑難走
他看見師父低著頭 慢慢走到了
其實他師父早知道這傢伙在那裡 他以為師父不知道
看到師父過來了 就一把抓住師父說:
師父啊 我告訴你 我幾十年求法 你不肯告訴我 今天我不要命了
說著就把刀拿出來 你再不告訴我佛法的話 師父啊我要殺了你
這個師父很從容 手裡還拿把雨傘 看他這個樣子
就用手一把抓住他拿刀的手說:
「喂 路很窄 我要過去 你過來」
師父把他拉過來 自己就過去了
他聽到「我要過去 你過來」就忽然大徹大悟了

DSCF1384.JPG 

我們大家參悟看 「我要過去 你過來」 這一句話他就悟道了
這個理由在甚麼地方﹖
這個就是所謂禪宗公案
現在大家很難找出答案 只能打個比方聽
我們大家學佛最困難 心中的煩惱 身體上的感覺
坐起來腿發麻 不坐時心裡煩惱不斷 很想求到清淨
清淨永遠求不到 煩惱不斷 自己問自己怎麼辦﹖
自己裡面的師父一定告訴你:
「我要過去 你過來」煩惱跑過了就是清淨
過去心不可得 現在心不可得 未來心不可得
不生法相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就那麼簡單
所以說 我要過去 你過來 這一條路根本是通的
煩惱即是菩提 那裡有個煩惱 永遠停留在心中呢
自己要是去想辦法把煩惱空掉 求個清淨
不就是那個師父跟徒弟 永遠堵在路上 走不過來了嗎﹖
 看人家的教育法很簡單 我要過去 你過來
也不理刀 也不理徒弟 這個徒弟就清楚了 就悟道了
可見徒弟他平常都在自生法相 都是著了一個佛的觀念
著了一個道的觀念
人生最怕是著魔 實際上學了佛法 學了道
把道跟佛法捆起來 正是著魔了 著了佛魔 著了道魔
著了功夫魔 著了清淨魔 
 清淨也是魔啊 所以禪宗祖師有幾句話:
「起心動念是天魔」
甚麼是天魔﹖是自己的起心動念而已 自己生的法相

DSCF1385.JPG

「不起心動念是陰魔」注意啊 很多人都落在這個魔境
光想打起坐來甚麼都不知道 以為甚麼都不知道是入定
那個是不起心動念  不起心動念落在五陰境界 是陰魔

倒起不起是煩惱魔」 有時候好像很清淨 
覺得很清淨嗎﹖有時候又覺得心裡頭好像有一點游絲雜念
可是也不要緊 可是也迷迷糊糊
這個就是倒起不起煩惱魔 無明之魔
說甚麼走火入魔  魔從那裡來﹖
魔完全是自心所造 沒有其它的東西
「起心動念是天魔 不起心動念是陰魔 倒起不起是煩惱魔」
如此而已 


DSCF1386.JPG 

佛學把魔境分析得很清楚 禪宗的大師們是用歸納的方法
非常簡單扼要告訴大家
實際上 這些心理的狀況 這些境界 都是自生法相
我們佛學越學多了 唯識研究到最後
佛經三藏十二部都學了 越學的多
越被法相的繩子捆得緊 都是著了法相
所以金剛經在快要作結尾的時候
佛告訴我們 不生法相才是最究竟

佛法是最平凡 最簡單 佛在金剛經上都說完了
佛說的法是哲學裡的哲學 經典裡的經典 
世界上真正形而上的道法 直截了當 全部都告訴大家了
 講到三十一分了 快講完了 有誰懂得佛呢﹖
佛又何必在那裡講呢﹖為誰辛苦唱荒村啊﹖
因為知音難遇啊 實際上 佛說的最親切 最平凡

DSCF1387.JPG

我們大家再一次回過頭來看 金剛經最開始
第一個重點是三個字──善護念
凡夫也好 成佛也好 只有一個法門 就是善護念
護甚麼念﹖無所住
怎麼無所住﹖很簡單 不生法相
成了佛的人怎麼樣呢﹖也是一樣 也是吃飯穿衣 飯吃飽了
洗腳打坐 就是那麼平凡
沒有甚麼頭上放光啦 心窩子放光啦 六種神通啦 都不來
吃飯穿衣敷座而坐
然後弟子問話 佛答覆 就是那麼簡單 回想第一分
金剛經就是平凡裡頭的真實 平凡裡頭的超脫

DSCF1388.JPG 

DSCF1389.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羊*笑彌勒* 的頭像
    小羊*笑彌勒*

    ○ ○ ○ ○ ○ ○ ○ ○ ○ ○ 小 羊 ○ ○ ○ ○ ○ ○ ○ ○ ○ ○

    小羊*笑彌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