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三寶 日月星 地之三寶 水火風 人之三寶 精氣神 天地人三才
今天所談自身三寶 身心性
《心法》顧名思義乃是離一切言語 文字 以心印心 引人入悟而達到
開悟見性 故要誠於心中 形於外 使自身三寶達到一合相 才是心法修持
性 :二六時中常迴光返照 慎思 是自性(良心)當家?還是受習性稟性作主?
唯有心平 心靜 心平氣自和 五氣自順 如此 才能恢復如來本性
心:往內省思 貪瞋癡念頭起嗎?不可專至外相 物慾追求 自己心正了嗎?
心靈有所依歸嗎?習性毛病改了嗎?不足加強知道嗎?
不思善 不思惡
才是自心清淨妙智慧流露
身:用清淨的心 菩薩心腸 去待人接物 以智慧處理一切是非
煩惱既菩提 菩提既煩惱 生活即是道 道即是生活
讓身內 身外道場一片祥和 使有緣眾生 能明理實修 不妄求
才是真妙行
清 靜 便 是 道
人能常清靜 天地悉皆歸
養身:道家 煉精化氣 煉氣化神 煉神還虛 達到三花聚頂 五氣朝元
修身:修心 心之三毒(貪瞋癡)起 尤如雲海起 遮住太陽 三毒滅 雲海散自然
日光現 心自清
行身: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一切隨緣 緣起緣滅 廣結有緣人 了冤業 身自清
修行若能達到心無罣礙 就無有恐怖 遠離顛倒夢想 達到究竟涅槃
如此條條道路通羅馬 來去自如 一理通 萬理應 千經萬典自然悟通達
心若能無私 無妄求 常《清靜 通徹》就是一個修道人
修行人如何才得清靜?
心不妄逐外物→安心 心不受外物所染→定心 心安且定→清靜
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 為有妄心 慾既不生→真靜
真常應物 真常得性 常應常靜 常清靜矣
如此清靜 漸入真道 既入真道 名為得道
放 下
佛陀在世時 有一位名叫黑指的婆羅門來到佛前 兩手拿了兩個花瓶 前來獻佛
佛陀對黑指婆羅門說:《放下》
婆羅門把他右手拿的花瓶放下
佛陀又說:放下
婆羅門又把他左手的花瓶放下
不過 佛陀還是對他說:放下
這時黑指婆羅門說:我已經兩手空空 沒有甚麼可以再放下了
請問現在佛陀要我放下甚麼?
佛陀說:我並沒有叫你放下花瓶 我是叫你放下 心
放下六根 六識 當你把這些統統放心 再沒有甚麼 一切自在
你就能夠從生死桎梏中解脫出來
黑指婆羅門這才了解佛陀放下的意義道理
人有了功名 就對功名放不下 有了金錢 就對金錢放不下
有了事業 就對事業放不下 肩上的重擔 心上壓力 豈止手上花瓶?
這些重擔與壓力 可以使人生活過著非常艱苦 必要的時候
佛陀開示《放下》不失為一條幸福自在解脫之道!
自 度
有一位信者在屋簷下躲雨 看見一位禪師撐傘走過 於是就喊道:
《禪師!佛法不是講求普渡眾生嗎?度我一程甚麼樣?》
禪師道:你躲在屋簷下 我走在雨裡 這裡有雨 屋簷下無雨
何必需要我渡你呢?
信者 聽禪師這樣說 立刻走出屋簷 站在雨中:現在我也在雨中
這樣你應該可以渡我了吧?
禪師說道:我也在雨中 你也在雨中 我沒有淋雨是因為我帶傘了
而你淋雨是沒有帶傘 準確地說 不是我渡你 而是傘渡我
如果要渡 不必找我 請自找傘吧!
信者 站在雨中被淋得渾身濕透說〈不願意渡我就早說 何必繞這麼大圈子
我看佛法講求的不是【普渡眾生】而是【專渡自己】
禪師聽了不但沒有生氣 反而心平氣和地說:【想要不淋雨 就要自己找傘
真正悟道之人是不會被外物干擾的 雨天不帶傘 一心只想著別人肯定會帶傘
肯定會有人來幫助自己 這種想法最是害己 總想著依賴別人 自己不肯努力
到頭來必定空空的 本性是人生來就有的 只不過有的人還沒有找到
平時不去尋找參悟 只想外求依賴別人 不肯利用自己潛在的資源
只把眼光放在別人身上 這樣又如何能夠取得成功呢?
自傘自度 自性自度 求人不如求己
在當今現實工作中 許多人會說:我相信自己 我是最棒的
我們是否真的相信自己?我們會不會一出門後或遇到一點困難
就忘掉剛才的話呢?只有自己真的相信 才能讓別人相信你
金 鋼 經 四 句 偈
若 以 色 見 我
修行若是【喜看外相 注重外表】不用心作內省
不往內觀自我本有佛性 自性如何當家 自性如何顯露
何時自性能自在?
以 音 聲 求 我
用刻板教條式的語言 文字 所傳達的佛法
欲開啟我們清淨本性 這是不切實際 非究竟法
唯有智慧自性中流露出來的妙智慧 才是自性佛法
是 人 行 邪 道
《住相 妄求 執妄》易被外境所轉 迷失 良心 本性
均非正道 唯有往 身 心 性( 三寶)下功夫 才是正途
不 能 見 如 來
塵境覆蓋本心 明鏡不能自照 唯有迴光自照
認清凡所有相 皆是虛妄 破除諸相 方見自性如來
朋友們 現在處境是被雲海遮蔽 境由心轉 相信那是短暫 陽光很快出來
現在是處於陽光 好好把握當下 珍惜 常行菩薩道
佛法八萬四千法門 條條道路通羅馬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