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  

爾時,須菩提聞說是經,深解義趣,涕淚悲泣,而白佛言:
「希有,世尊!佛說如是甚深經典,我從昔來所得慧眼,
未曾得聞如是之經。世尊!若復有人得聞是經,信心清淨,
則生實相,當知是人,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世尊!是實相者,則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
。世尊!我今得聞如是經典,信解受持不足為難,
若當來世,後五百歲,其有眾生,得聞是經,
信解受持,是人則為第一希有。
何以故?此人無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所以者何?我相即是非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即是非相。
何以故?離一切諸相,則名諸佛。」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
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
何以故?須菩提!
如來說:第一波羅蜜,非第一波羅蜜,是名第一波羅蜜。
須菩提!忍辱波羅蜜,如來說非忍辱波羅蜜。
何以故?須菩提!如我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
我於爾時,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何以故?我於往昔節節支解時,若有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
應生瞋恨。須菩提!又念過去於五百世作忍辱仙人,於爾所世,
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
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生無所住心。
若心有住,則為非住。
「是故佛說:菩薩心不應住色布施。
須菩提!菩薩為利益一切眾生,應如是布施。
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又說:
一切眾生,則非眾生。
須菩提!如來是真語者、實語者、如語者、不誑語者、不異語者。
「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須菩提!若菩薩心住於法而行布施,如人入暗,則無所見;
若菩薩心不住法而行布施,如人有目,日光明照,見種種色。
「須菩提!當來之世,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能於此經受持讀誦,
則為如來以佛智慧,悉知是人,悉見是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精靈04.gif

 

【解釋】
金剛經第十四品 開始到現在 講了十三品
金剛經雖然在說大般若的修持 這個般若不是純粹的般若
講的是般若的體 就是道體及見道之體的修行方法
開始先告訴我們 如何是修戒的般若 就是 善護念 這個要點
由開始發心修行到最後的成佛 就是善護念
接著下來 就說 善護甚麼念  
就是無住 無住就是定 善護念就是戒
金剛經的般若 本身就是慧 這是拿戒定慧的道理
來說明金剛經的本身 般若法門就是如此
 以六度來講 金剛經首先講的 無住 
所以令一切眾生入無餘依涅槃而滅度之 這是布施
布施度 由布施而到達般若的成就 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就是大徹大悟而成佛 布施以後持戒
持的甚麼戒﹖
持的菩薩大戒 無我相 無人相 無眾生相 無壽者相
善護此念就是持戒波羅密 而到達般若波羅密 智慧得度
智慧的成就 這是一個基本修持的階段 由此而學佛
由此而修行 由此而成佛 說到十三品這裡 差不多作了一個結論

bear01.gif

本分重點 第十四品開始 是講由忍辱波羅密 到達般若波羅密

 爾時 這時候 就是當問話的時候 須菩提聽了這個經典的感受
聽了佛說般若成就法門的感受
 深解義趣  大家特別注意這四個字
深解義趣是深深的 很深刻的理解到了
這個理解到是我們現在講的
就是真正的悟到了那個  道  
  後世禪宗門下 把它分成兩個階段 一個叫解悟 一個叫證悟
解悟就是知見上的 所知所見到達了
但是還不是普通的學術思想所說的理解 而是這個身心馬上感受到有
一種脫落感 脫滯感 這就是解悟的一種境界
所以他說深解義趣 深深的得到解悟 不談證悟
 義 就是解悟到佛法修證至高無上的道理 義也就是義理
義在古文就代表理 最高的道理
 趣 並不是興趣的趣 而是趨向的趨 就是向那個方向 目標的趨向
趨向 已經到達這個境界
深解義趣是一件事實 不是文學上空洞的讚歎名辭
須菩提深解義趣以後哭了
他為甚麼哭呢﹖人往往喜極而泣 高興到了極點 會痛哭流涕
人所追求的 始終沒有追求到的 忽然追求到了 會哭起來
這個哭是無上的歡喜 所以也是一種悲心的流露

bird.gif

學佛修道的人 在自己自性清淨面快要現前的時候
自然會涕淚悲泣 這是自然的現象
人性自然的清淨面 所謂本性 本來的面目呈現的時候
自己有無比的歡喜 但是找不到歡喜的痕跡 自然會哭起來
是天性的流露 是自然涕淚悲泣的感受
  因此 須菩提一邊哭一邊講 希有世尊啊
偉大了不起的佛啊 希有難得的佛啊 這都是讚歎之辭
 佛說如是甚深經典  師父現在講這樣高深的道理 就是般若
智慧的解脫 智慧的成就 這個經典重點在這裡
 我從昔來所得慧眼  須菩提 是佛弟子有名的談空第一
他天生有慧眼 所以在佛的修持行列中 般若智慧成就最高
所以他說 自從我有慧眼以來  未曾得聞如是之經 
從沒有聽到過這樣深刻究竟道理的經典

heart01.gif heart02.gif

 世尊 若復有人 得聞是經 信心清淨 即生實相 
他說:假定有一個人 聽到這個般若波羅密經 聽到佛說的
如何以智慧來自度 成佛的這個法門
 信心清淨 即生實相 
這八個字是本分 重點的中心
也就是我們後世眾生 要想成佛的必經之路 必要的法門
達到了這八個字的程度 也可以說進入了般若之門 建立學佛的基礎了
  信心清淨有兩種意義
一種是專講個人的信仰 因為真正的信仰並不是迷信
因為是深解義趣 把道理徹底了解了來學佛 才是一個真正學佛的人
真正佛法的正信 不迷信 是要達到深解義趣
先懂得理論以後 再由這個理論著手修持 信心才是絕對的正信
這一個法門 才是真正的佛法 才是宇宙中一切眾生
自求解脫成佛之路
所謂正信 要信甚麼呢﹖
信我們此心 信一切眾生皆是佛 心即是佛 我們都有心
所以一切眾生都是佛 只是我們找不到自己 不明我們自己的心
不能自己見到自己的本性 因此隔了一層 蒙住了 變成凡夫
不識自己學法無益

heart04.gif moon.gif

凡夫跟佛很近 只要自己的心性見到了 清楚了 此心就無比的清淨
自知者明 佛的一切經典 戒 定 慧 一切修法 不管是顯教的止觀 參禪
念佛或是密宗的觀想 念咒子各種修法 都是使自己最後達到清淨心
清淨有程度的不同 所以有菩薩階級地位的不同
修學程度深淺的不同 也就是了解自心的差別程度不同
 無煩惱 無妄想 就是信心清淨 自然達到清淨的究竟
立刻可以見到形而上的本性即生實相
實相般若就是道 明心見性就是見這個
  明心見性 必須先要做到信心清淨 能夠生出實相
看了這個金剛經文 知道須菩提明白的告訴了我們
因為他自己了解 才能說出這個道理 讓別人以及將來的人
聽到佛說這個道理 信心清淨 能生實相

panani000001.jpg

 當知是人 成就第一希有功德 
要知有一個人 研究這部經典 而到達這個程度
他說 這個人已經成就了第一希有的功德
第一希有功德的人是誰﹖
我們在本經前面已經看到 須菩提贊嘆佛:「希有世尊」
本分說有這個人學佛就可以到達佛境界
因為這個人已成就了第一希有的功德
這個經典道理我們先要把握住
接下他解釋甚麼叫實相
  金剛經開始 就解釋了般若智慧 一共有五般若
最難的就是實相般若 就是見道之體
實相般若就是菩提 涅槃 自性 真如 各種名稱都是講這個東西
須菩提叫了一聲世尊 自己又加解釋 說出他自己的心得

panani000002.jpg

 

【世尊。是實相者。即是非相。是故如來說名實相。】

  這個 是  這是古文的寫法 這個 是 就是這個
所謂這個實相這個東西啊 是無相 即是非相
前面在金剛經中佛也說過「若見諸相非相 即見如來」
所以 不著一切相 無我相 無人相 無眾生相 無壽者相等等
都不著相 乃至無佛相 也無非佛相 一切相皆不著 連不著相的也不著了
  實相又是甚麼呢﹖
即是非相 分析開來講 無我相 無人相等等
歸納起來講 若見諸相非相 即見如來
所以他報告心得說 所謂實相 就是一切無相 在無相的這個成就中
佛勉強給他一個名稱 叫做如來實相
須菩提說:我啊 就是在佛在世的時候 能親自跟著佛
能聽到這種經典道理  信解受持  信得過了 解悟到了
再經常領受這個實相境界 隨時隨地在這個境界裡 以此悟後起修
  信解受持  也是四個修行的階段 也就是教 理 行 果
 信  把佛經的所有的教理信得過了
 解  解悟到佛學的各種義理
 受持  悟道了以後起修 修行以後證果 教理行果
也有一個說法 叫做信解行證 自心信這個理 解悟到了
悟道以後修行 修行以後最後證到佛的道果
所以信解受持 教理行果 信解行證 是同一個修行的情形
須菩提說 像我們現在親自跟著佛 聽到這個道理
信解受持 不足為難 不稀奇
因為當時親自見到佛 有佛親自指導 當然是不足為難

papabear.gif tomove.gif

將來過了五百年 為甚麼說五百年呢﹖
這就是佛自己對於佛教的說法 佛在世的時候 叫做正法住世
佛涅槃以後 而有些大弟子們還在 仍算是正法住世
五百年以後 是像法住世 那時佛的大弟子們活得最久的
五百年也都要涅槃了 不住世了 自此以後 只有經典 佛像等住世
所以說是像法時代 據說像法也不過五百年到一千年
以後就是末法時代 末法是說真正佛法的修持 快要到尾聲
快要向末了 但是也不盡然
譬如說在許多大經中所講 如在華嚴經裡
佛就承認佛法沒有沒落的時候 甚麼道理呢﹖
因為佛法是真理 真理是永恆的 真理只有一個 不會變的
是不生不滅 不增不減的

這裡須菩提說 假使後五百歲 有人在像法末法時代 看了這個經
研究了這個經 也能與古人與須菩提及佛大弟子們一樣
達到了信解受持 他說這個人就是第一希有
第一希有是金剛經特別提出來的
第一希有就是了不起 超凡而入聖
第一希有就是幾乎等同於佛

在佛及大弟子們都不在世的時代 有人研究這個經典
這個人當然已經進入無人 無我 無眾生 無壽者相的境界
四相皆離 不著一切相的境界 他本身已經到達了

鈴01.gif 鈴02l.gif

 

「所以者何」 這是甚麼理由﹖
所謂我相 本來是非相 是假相 同樣人相眾生相都是假相
佛學說的這個 我  就分析來看
我們現在一定是有個我 有個身體 佛學說這個身體是四大假合之身
骨頭呀 肉呀 這些東西湊攏來而成的暫時的我
而且生下來到了第二天 那個第一天的我已經衰老了 滿月以後
與第一天生下來也完全不同 十歲與一歲也完全不同 細胞不斷生滅
總而言之 我們今天坐在這裡 十二年以後的我們 全身連骨頭都換了
所以這個肉體不是我 是假我 是個工具 暫時借來用
所以此身非真我 是非相 假相 不要認假為真了

 我  都尚且非我 那裡還有你 我 他 那都是非我 一切無相
萬有的相是因緣湊合 是假合的虛妄相 不是真實 但是虛妄不是沒有
只是偶然暫時的存在而已 所以說我相即是非相
推而廣之 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也都是非相
金剛經使我們認清 不要被虛妄的人生 和物理世界的暫時現象
騙去了自己的智慧 騙去了自己真性的情感
 所謂情感者 即非情感 是名情感
情感也是虛妄相 但是 如果佛沒有情感 佛不會發大悲心
大悲心即是情感心 不過 佛的情感不是癡迷的
一切相即是非相 真正的悲心 沒有悲心的痕跡
只是理所當然而行去 道理就是如此

 

飛鴿.gif 精靈02.gif

 離一切諸相 即名諸佛 離開了一切的相就是佛 這是真正的佛
那麼我們在大殿上不需要拜佛了!要拜呀!即假即真
相是虛妄 因為禮拜這個虛妄相 自己此心有真正的誠懇
發起了真實的誠敬 這就是 信心清淨  就可以 能生實相 
這個實相的境界就是離一切諸相 一切相皆不著
所以 有人不著相的禮佛 就是一念之間 也不必合掌 也不必跪拜
他一念之間 已經頂禮了十方三世一切諸佛
 禪宗公案 說有一個小孩子要小便 跑到大殿上轉來轉去
後來對著佛的正面 他就小便了 有個法師出來看到說:
你這個小孩太沒有禮貌 怎麼對著佛就小便﹖
小孩說:十方三世都有佛 你叫我向那一方小便呀﹖

1381216538-2380366984

 

接著是談佛的印證
【佛告須菩提。如是如是。若復有人。得聞是經。
不驚不怖不畏。當知是人。甚為希有。】

佛說 是的 就是這樣 你講得很對 就是這樣
未來世的眾生 有人聽到金剛經的道理 沒有被嚇住 那就是一個希有的人
是嚇住了 怖是精神恐慌 非常恐慌
譬如我們走夜路 看到一個黑影子 一下子嚇住了 那個是驚
怖呢 非常恐慌 持久的心裡恐嚇 那個是怖
---時間更長了 不停的害怕
佛學名辭 用的非常好 慧是要力量的 慧力不夠 功德的功力不夠
就有驚 怖 畏的現象
 將來的時代 有人成就金剛經般若這個法門 不驚 不怖 不畏
佛說 這個人 真是非常難得了
非常希有 幾乎不可能 如果可能了 就是超凡入聖
何以故﹖甚麼理由呢﹖
金剛經的特點 是使我們知道無住 無相 無願 這是大乘的心印
此心要隨時無住 隨時不著相 隨時隨地的無願
大慈悲當然是願力 慈悲過了就不住
過了就不住 所以說願而無願
  第一波羅密是大智慧成就 大徹大悟 成佛 也就是般若實相
般若實相本來無住 本來無相 本來無願
無願 就是一切大慈悲用過了便空 無住
因此說 第一波羅密 即非第一波羅密 是名第一波羅密
第一波羅密也就是般若 大智慧
而般若裡的實相般若 就是見道體 也就是後世禪宗所謂的明心見性
一路下來都是講般若 是菩薩六度裡最後的一度----智慧成就
所謂的六度 就是布施 持戒 忍辱 精進 禪定 般若
這也是學佛的一個次序

1381216536-481067266 (1)

首先 學佛的要學布施 布施就是能夠舍包括一切的習氣都要舍掉
改變 丟掉 把整個人生轉化 放下也是舍 萬緣放下就是布施 這是內布施
真布施了 此心清淨 才算真持戒 心不清淨的持戒
那是小乘戒 是有意去操作的
作到了此心清淨 念念清淨 不需要持戒了 因為他本身就是戒了
戒者 戒一切壞的行為 惡的行為 此心念念在清淨中 無惡亦無善
是名至善 這就是持戒 持戒還好辦 忍辱最難行
自己心也很清淨 戒律也很好 那是當你沒有受到打擊的時候
打擊一來起 就火冒八丈高了 此時也管不了清淨不清淨
甚麼毛病都出來了 所以忍辱是六度的中心 因為那是最難最難的
也因為這個原故 大乘菩薩必須進入無生法忍 才能登上菩薩地
  無生者 本自無生 信心清淨 一念不生處
這個一念不生處 不是壓制的 也不是沒有思想 沒有知覺
而是一切雜念不起 信心清淨就是無生
 光是無生是不夠的 要 無生法忍  切斷一切萬緣叫做法忍
首先我們來了解佛學 忍辱 的意思
 辱 字 我們會想到受人侮辱叫做辱 譬如別人罵我 打我啦
各種不如意的刺激 算是辱 這是從文字上的了解
在佛法上講 一切不如意就是辱 受一切痛苦就是辱
譬如我們老了病了 老病就是辱 老病招來自己許多煩惱 也帶給別人許多煩惱
 所以 這個有缺陷的娑婆世界非常難堪忍 沒有一樣事情是圓滿的
而這個世界上的一切眾生堪忍 受得了
所以這個世界叫做娑婆世界 是堪忍的世界
也因為如此 這個娑婆世界上的眾生 才最能夠成佛
因為生在天堂沒有痛苦 沒有刺激 天天在享福 眾生也不想修道
生在地獄裡 受苦受難都來不及 沒有時間修行
只有生在娑婆世界 有苦有樂 有善有惡 所以能夠刺激
激發生解脫的智慧 是成佛的捷路
所以佛說 真正智慧徹底悟道的人 才曉得忍辱波羅密本身沒有個
如果有堅忍的念和感受在那裡 就已經不是波羅密
就已經沒有到彼岸 也沒有成就 是忍久成自然

1381216536-1761951083

甚麼理由呢﹖佛又對須菩提說 以他本身做榜樣
像我從前的時候 曾經被歌利王割截身體
歌利王是過去印度一位名王 這位當時歷史上的名王非常殘暴
那個時候 釋迦牟尼是個修道的人 相當有成就 到達菩薩地了
雖然是緣覺身 無佛出世自己也會悟道 後來歌利王因鬧意見要殺釋迦
他說 你既然是修道的人 我要殺你 你會不會嗔恨﹖
釋迦佛說:此心絕對清淨 假使我起一念嗔心 你把我四肢分解割掉後
我就不能復元 結果歌利王一節一節把他割了
釋迦牟尼沒有喊一聲唉豪 心裡頭也沒有起一念恨他的心理
只有一念慈悲心 完了以後 歌利王要求證明
釋迦牟尼說 假使一個菩薩的慈悲心是真的話 我的身體就馬上復元
結果他立刻復元了 又活起來
 所以佛說 昔為歌利王割截身體 他在當時無我相
無人相 無眾生相 無壽者相
佛把自己本身的故事 說給我們修行的人做個榜樣

忍到沒有忍的觀念 沒有忍的心理 忍到無所忍 自然而清淨
這才是忍辱到達波羅密成就的程度
所以佛說 當我被歌利王割截身體的時候
他說他無我相 無人相 無眾生相 無壽者相
首先他沒有覺得這個生命是屬於「我」的
我們這個身體是屬於我們暫時所有 是暫時附屬於我
並不是我真正永遠的佔有 因為此身本來不是我
但是功夫又是甚麼地方來的呢﹖
由般若見地來 智慧不透徹不能大徹大悟
大徹大悟是智慧的境界 並不是功夫的境界
這個悟是清朗的 智慧破除一切陰影的境界
所以佛教的華嚴境界 又稱「理無礙 事無礙 理事無礙 事事無礙
理到了也是無有障礙 大家把三藏十二部的教理 沒有融會貫通
沒有到達理極 所以我相 人相仍在
像佛說的身體被人家殘害 而只有慈悲心 不動嗔念
到達忍受沒有痛苦的境界 這是理的境界 智慧的成就

1381216536-2651014957

菩薩道的忍辱是有形象的 痛苦是痛苦 煩惱是煩惱
能夠把煩惱 痛苦觀空而轉化了 就是道德的行為
心理上的心性 這才是菩薩的功德
要入世忍人所不能忍 行人所不能行 才是修菩薩道的基本精神
菩薩是積極的 不管自我 只有做利他的事 而入世利他是非常痛苦的
也是非常煩惱的 要處處犧牲自我 必須要有無我相 無人相
無眾生相 無壽者相的境界 忍人所不能忍 行人所不能行
才是真正大乘道的忍辱精神
佛為甚麼讓人家砍他的身體﹖他是為了證明給世人
修證佛法確有其事 這個道理我們一定要了解

他再告訴須菩提 回想過去五百生以前 專修忍辱
他說那一生的修行 專做忍辱功夫
的確達到了無我 無人 無眾生 無壽者 不著相
所以他強調一句話 怎麼樣學佛﹖
【是故須菩提。菩薩應離一切相。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這就是學佛的精神 換句話說 不要被一切現象騙了 或迷惑了
有個廟子 有個房子 有件衣服 有個地方 這些都是相
此心不要被佛堂 房子 財產 或名譽...等所迷戀了
所以前面說 要離一切相 即名諸佛
大乘菩薩走大乘的路 應該離一切相 發起求大徹大悟菩提之心

1381216537-3058901225

學佛做功夫的人 我們在做功夫學佛 好像就在這色 聲 香 味 觸 法
這六樣裡面滾 就在這六根六塵之中打轉
千萬記住  不應住色生心 一切境界 一切現象都不是
那是我們後天的 心理上 生理上 精神上的幻化
 不應住聲生心  聽到聲音當成佛菩薩對你說話
耳朵裡最容易發起聲音 走上這個路子 佛都救不了你
大家看戒律的部分 佛在世時 很多走上這個路子 佛只好放棄
所以不應住色 聲 香 味 觸 法生心 這一句話就是重點
要學佛的人 離一切相「應生無所住心」
要隨時觀察自己 觀心 要使此心無所住
如果心心念念住在某一種東西上 或住在某一種習氣上
始終不能解脫 已經是走入魔道了
若心有住 即為非住 這是最好的觀心法門

1381216538-359223366

再來談 布施 金剛經布施 持戒 忍辱 是一貫連下來的
 菩薩不應住色布施  就是不應著相 住色法的布施是有形的
非常著相 用白話文來講 就是一切受物理 環境影響的東西
都要把它放掉 萬緣放下 就是不住色布施
佛再三的告訴須菩提 佛法大乘菩薩道的精神
就是為利益一切眾生而有所作為 一切一切的作為 都是處處犧牲自我
成就他人 應如是布施 應萬緣放下 利益他人的身心
為甚麼人放不下呢﹖因為不肯真正布施 因為眾生著相
 「如來說一切諸相,即是非相」 不要著相 一相都是停留不住的都是非相
譬如我們人最著相的 是希望自己多活幾年 是壽者相
一切諸相 即是非相 這些現象 不是要留就能夠留的
它本身留不住 本來無住 本來不可著相的
 五蘊明明幻  諸緣處處癡  
說學佛的人 明明知道五蘊皆空 但是啊 自己到處癡迷重重
這就是因為行不到的原故 行不到就不是修行人
修行是行 行為上的行
 所以佛「又說一切眾生 即非眾生 」
再進一步說 不但無我 也無人 也無眾生
大家自己 自以為有了大乘的精神 又不肯自修
要自修好了 再來度人 連自修都沒有修好 功夫不夠 怎麼去度人呢
本慾度眾生 反被眾生度
只怕自己不成佛 不怕沒有眾生度 何必急急忙忙去度人呢﹖
  徹底的說 眾生不要你度 個個自己會度
有些菩薩們度眾生 決不是說法 反而加重眾生的苦頭
等他吃夠了苦頭 受不了 他自會回頭的 這也是一個度人的法門
並不一定要教他打坐學佛
  一切眾生即非眾生 
佛法的理 一切眾生皆是佛 每個眾生都是自性自度 能覺便是佛
所以六祖悟道以後 對他的師父講:
迷時師度 悟後自度 眾生都是自性自度
在佛教早晚功課中要念到
自性眾生誓願度 自性煩惱誓願斷
都是自性自度中

1381215563-1655417421.jpg

佛說法是真實的 不說假話 說的是老實話 實實在在
是甚麼樣子就說甚麼樣子
甚麼是如語呢﹖不可說不可說 閉口不言 其聲如雷 這個就是如語
如者如同實相般若 生命的本來畢竟清淨 清淨到無言語可說
就是如語 所以佛是如語者
 全部的金剛經說的就是如語 佛在金剛經上說了很多
他又說他說法四十九年 一個字都沒有說 這就是如語 是不可說不可說
 不誑語 是不打誑語 不異語是沒有說過兩樣的話
佛為甚麼要像賭咒一樣 怕人們不相信
說他從來沒有說過不老實的話呢﹖這是教我們信心清淨
要切實相信 切實相信一個真正的佛法

這個佛法是甚麼樣子﹖ 無實亦無虛

【須菩提。如來所得法。此法無實無虛。】
真正的佛法就是這一句話
無實 沒有個東西 無虛 卻是不假的 所以形而上的道理
真正的佛法 不真不假 也就是金剛經的中心重點
本分這裡已經全部點出來了 由布施 持戒 忍辱到般若的成就
告訴大家
真正佛法的修持不住 不著相 不執著 放下萬緣
真懂得提也提不起 放也放不下 懂得了無實無虛
到這個時候 要提起就用 不提起就放下 就是如此
所以真正的佛法是「此法無實無虛

1381215565-292165417.jpg

佛進一步告訴須菩提 他說修菩薩道的人
心執著一個佛法可得 一個佛法可修 執著了佛法的一種法就錯了
等於人閉上眼睛 到了一個黑暗的房間 他看不見了 永遠摸不出來
真想明心見性 見道
 若菩薩心不住於法而行布施
一切無所住 這是真正的解脫 真正的放下 絕對可以見道
等於這個人有了慧眼 有了眼睛 又在太陽底下 當然萬象森羅
甚麼都看得很清楚
又告訴須菩提  當來之世  將來的時代
或者一個善男子 或者一個善女人----功德 智慧有成就者
才算是善男子善女人
能夠接受這部經典的般若要義 照此修行 甚至深入義趣的讀誦
這個人就等於是佛
引用楞嚴經兩句話就可以了解
心能轉物   即同如來
這是佛說的 後來禪宗的達摩祖師也說過
一念回機   便同本得
這就是說 能夠對金剛經的道理都了解了 以此修行的
相同於佛的行 並不是說自己就是佛 是等同於佛
以佛的智慧 完全可以了解這樣的人 了解他對於金剛經般若智慧
如此透徹 這樣的人「皆得成就無量無邊功德」
  本分的結論 就是大智慧的一個成就
理解到證悟到智慧的成就 才能夠發起心地修行的作用
以智慧悟道 起心行的作用 修忍辱行 在苦海茫茫中
作利益一切眾生的事 大乘的精神是入世的
皆得成就見性功德 普施萬劫 無量無邊功德

1381215750-3355983156.jpg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羊*笑彌勒* 的頭像
    小羊*笑彌勒*

    ○ ○ ○ ○ ○ ○ ○ ○ ○ ○ 小 羊 ○ ○ ○ ○ ○ ○ ○ ○ ○ ○

    小羊*笑彌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