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OO

徐昌大前人正覺帝君花東澎湖道務發展


民國36年徐前人至台東弘揚天道 渡王登科先生
因王先生係台東望族 且非常發心
民國三十七年吳秦於台東縣 卑南鄉南王村
前賢---王登科先生 36年府上認識徐前人而聞道
經其結拜弟弟王登科(當時任台東縣參議員)之引進而求道
而後全家大小均蒙 天恩而求得 聖道
民國三十七年也度台南杜老前輩求道

吳老先生每月繞台灣一圈  那時台灣正值官考
政府管制甚嚴 任何道務活動 只要被政府知道
都會派人去抓 當時交通 通訊皆不方便
但老人家隨身都會帶有一疊名信片 到任何一個地方
都會在名信片寫到達時間 預計離開時間 還有幾句問候之語
 雖然短短數語  但隨時讓徐前人了解他的行蹤

待日後見到徐前人之時 則詳細報告道務情形

徐昌大前人正覺帝君花東澎湖道務發展

  吳秦成道是護道真君 後學們都稱呼老吳先生

老吳先生便將家產變賣 帶著所有的財產及二位女兒到高雄開荒
 當時老吳先生有感道場人才不足 故將二位女兒退學 交予徐前人幫辦道務

 
徐前人在台東先後渡了
王登科前賢 〈仁厚真君〉 吳秦前賢〈護道真君〉邱新法前賢〈協善真君〉

邱前賢平時有在坐禪 求道之後方知
先天大道寶貴 可以超氣入理 殊勝無比
所以千里迢迢從台東回到台南渡侄兒邱文進前賢全家求道

那時徐前人也在邱文進前賢家中設立先天佛堂
上天賜壇號《天龍》開拓台南基礎 民國75年在佳里設立
第一間公共佛堂 慈賜《天樞》為壇號

求道 修道以至成道皆非偶然 吳老先生(如此稱呼感覺較為親切)
於台灣光復前即全家定居台東豐里農村
老先生務農 而子女則教育有成 先後多進公務機關任要職
在村內是頗受尊重的望族
民國三十六年間 老先生是在當時任參議員的結拜兄長 

王老前輩登科先生的引渡(王前輩是 徐前人最早知遇得道的長輩)
後承 前人慈悲受天命 放下一切俗情 在花東地區奔走道務 

花蓮人佑園.jpg

最後一次自玉里至瑞穗間 沿途走路不停辦道
在觀音山及春日二處佛堂辦道 當場遭警喝令停止
但老前輩仍泰然完成點道程序 
接受審問 由於當時適值寒冬 
又天候不佳 加上遠途勞頓 老前輩已出現發燒流鼻水症狀
到了花蓮市時 病況加劇
孰知回台東則一病不起 藥石無效 不幸辭世
其為道捐軀最後一幕 令人傷痛不已 然後人卻少有人知
願此一提 盼勾起多少前賢的記憶 莫忘一位功在道中的老前輩 

台東 花連 人稱後山 當時雖仍是道禁時期
但是在 前人的慈悲 以及諸前輩不辭辛勞的成全下
後山道務 非常宏展 猶記得一年的冬天 寒風瑟瑟
 前人帶同三才在花蓮玉里辦完道後  以步行向山邊走
途中涉水過了溪流 抵達觀音山道親家 隨後再往春日行

沿途成群道親隨行 好不熱鬧 也因此 引來路邊居民問說:
今晚要在哪裡划拳賣膏藥演戲(台語)的趣事
然孰知背後竟有警察跟蹤 每到一佛堂 就來查問一番

所幸 關關難過關關過 不過 當時處境已困難 不宜久留
旋即自瑞穗搭車轉往花蓮 抵花蓮當晚 
前人夜宿吉安鄉下壇主家 與乾道壇主同睡約四坪大的通舖

約十一時許 管區警員來叩門查詢 向壇主問:
 徐昌大這個人有沒來?
壇主答: 沒有
警員猶豫一下 指問: 睡在床上那位是誰?
壇主冷靜回答: 是我就讀花蓮高工的外孫 
 警察未作多問 聽罷離去 
這時前人起身問壇主:警察怎會相信的離去?
壇主說:因為前人蓋棉被只露出平頭 有像學生頭吧!
前人聽了 和壇主會心的笑了起來
以上所說的往事 雖是平凡 但至少證明 
前人當年在後山為道奔走的艱辛與所處的困境

前人化名躲難.jpg
受災圖片
前人受災.jpg
盧慶濃點傳師
玉里開荒  機智找人
1952年 奉命開荒東部 第一次前往 花東 搭火車抵達玉里
但因火車誤點 原本接 徐前人的盧先生(盧菊點傳師之父 親)
因等不到 前人而先行回台東 所以當 前人抵達玉里車站
一行三人(游小姐 吳點師)
身帶沙盤 墨筆 辦道工具( 燈 點筆)及行李
也枯等了三十分鐘 出車站後 舉目無親要去哪裡找人?

 還好 徐前人腦筋轉的快 靈機一動 心想:
這裡的百姓都是農耕 每一個人都 有字輩(例如 盧慶○)
那麼要找人去農會找就能找到了 於是三人趕緊到農會拜託專員
在村莊名冊簿裡面找“盧慶○”這 兩字的人 
請他寫下名字與地址 幸好此 位專員相當熱心

一次給了十幾位名字與 住址 前人相當高興 便專程去拜訪
 入境隨俗 辦道不失莊嚴 從玉里要橫越秀姑巒溪需要搭船渡河
而後沿著溪邊走路到瑞穗 這一段路程相當辛苦
下午二 三點走在溪沙上  沙是燙的 天氣炎熱下 拿著行李
肩背 著辦道工具 頭無斗笠之下 只好不斷拿手帕沾溪水
覆蓋在頭上 如此行走要三 至四小時 而況當時的道路
並不如現在簡便 必須翻山越嶺 這樣的櫛風沐雨 霜餐露宿
只為了渡化眾生而已  後來終於找到那戶人家 

當天辦道完畢 再行經三小時到達天宣道院附近 
因後學家也在附近

徐昌大前人正覺帝君花東澎湖道務發展
 前人向後學的兄長慈悲:
請你向村莊的人說 要求道 要看仙佛慈悲的人 全部都請他過來
於是兄長四處邀請 結果來了約有二百多人 就在庭院擺一張桌子
開壇恭請仙佛蒞臨 
當天師尊降臨慈悲了五位眾生(後來這五位 都成為壇主)
隔日設立佛堂
 獻供時  前人擔任上下執禮 雖眾人禮節生疏 也分配端及排班
大家只穿著短褲 木屐 整個房子充滿著卡卡卡的木屐聲
但 前人很莊嚴 絲毫不受這些動作 聲音影響 可知在當時環境下 
 前人入境隨俗 以方便法來辦道也不失莊嚴

 當時前人教導後學拜拜早晚香禮節 
 後學常忘記:這麼多的仙佛要如何拜拜 呢
前人慈悲:如果你工作很忙 
那麼只作揖跪向老母 十叩首也可以
可見 前人對新道親的循序教導之慈悲心 
 慚愧的是當時後學拿一張禮節單 
從全新的放到熟黃 還是無法全部熟悉

徐昌大前人正覺帝君花東澎湖道務發展

徐前人慈悲又親善 見長者敬如父
看孩童視如己出 
 前人常說: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古訓
應在日常生活中實行
 前人基於這個理念 希望從基礎教育紮根做起
乃先於高雄市首先創辦「懷幼幼稚園」 
而後 於民國七十三年間
在花連市區籌建公共佛堂
並創辦「人幼幼稚園」  由梁前輩負責 

歷任董事長為徐東木先生 林水順先生 現任為曾冠凱先生
園長紀澄嬬老師 經歷豐富 負責盡職 熱心服務 

在梁前輩以及諸董事長的支持下 
本著「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精神
有效領導各位老師致力教學 
成績斐然 廣受好評
八十六年受教育廳評鑑為特優幼稚園
近五年又連續獲得心算 數學比賽團體總冠軍 

至其他優勝更不勝枚舉。尤其可喜者,
人幼幼稚園自創辦迄九十五年 畢業生已歷二十二屆
培養出無數立足社會的優秀青年 
教育是百年事業 「人幼」將不負 
徐前人殷殷期盼與付託
秉持「人幼」精神 厚植教育根基

徐昌大前人正覺帝君花東澎湖道務發展

 花蓮玉里春日有位老壇主林添登先生 對道虔誠
在該地亦屬德高望重之輩

他老人家為償在該地區設立公共佛堂宿願 
經得全家人同意  毅然捐出其居住用地

於民國七十七年間
由 徐前人親自主持破土典禮

隨後即責由梁前輩 高雄葉瓊華 盧慶濃二位點師主導進行籌建
前人為表對林壇主的敬意
指示仍以原--天宣壇號--為道院名稱
建造完成 至八十二年七月天宣道院正式成立,
成為花、東地區道親研究真理
前輩培育人才的聖地 

天宣佛堂1.jpg
天宣佛堂2.jpg

天宣佛堂3.jpg
天宣佛堂4.jpg
徐前人從一頭烏黑到變白的平頭 他為道勞碌一生 
最後終於積勞成疾

不幸 於民國七十八年農曆八月二十七日撒手殯天
留給後人無限沉痛與哀思!

徐昌大前人正覺帝君花東澎湖道務發展

花東地區追思 正覺帝君 追思 正覺帝 

吳秉毅 是 護道真君之孫
 憶孩提 先母常提起 承天恩師德 前人慈悲 與祖上餘蔭
民國三十七年先祖父─吳秦君於台東縣 卑南鄉南王村
前賢─王登科先生府上認識 前人而聞道
而後全家大小均蒙 天恩而求得 聖道
如今吳家共設五處法舟另六位家人先 後身擔天命之職
這都應感恩 前人的厚愛及提攜

 由於先祖父得求大道後努力鑽研聖理  承前人提攜
先祖父便偕同祖母為濟世弘道的偉大聖業而努力 
然由於家人及眾親友 人大部皆在台東
故每隔一段時間先祖父母 總要回台東一聚 當然更重要的工作便是
勉勵家人及啟發後學認識真理 為道努力
故家中佛堂便成台東眾親友相聚研究真理之 所
因而 徐前人前來寒舍之機會較多 
家人與前人相見也較易
由於先祖父對道認識 與奉獻 故前人對吾家大小亦特別厚愛與期許
阿毅便是 前人每次見到後學的 暱稱

 民國三十六年 
徐前人奉命 帶著一顆赤 子之心 拋家捨親
隻身東渡來台 替天宏道 為師分憂解勞
只願寶島眾生皆能得求 聖理天道 而超凡入聖 故整年在外奔波
 四十年來 櫛風沐雨 足跡遍佈寶島各角落
但每回見到 前人風塵僕僕的駕臨 
總是那不變的---和藹可親的笑容
幾件老式的 西服及舊皮鞋

徐昌大前人正覺帝君花東澎湖道務發展

 早期的開荒佈道 
由於台灣光復不久 百廢待舉 百姓生活困苦
台東交通尤其落後不便 故拜訪後學 宣揚聖理
 走路  乘牛車便成 前人行道的交通方式

更由於台東後學務農 生活較清苦 粗茶淡飯
便成招待 前人的豐盛佳餚 但前人都不覺苦
只要後學對道誠心努力 便是最好的回報 

由於 徐前人的諄諄教誨 四十年來僻處於寶島一隅的
台東後學們可說是 最幸運的一群 
人人都親領 前人的照拂
 物質生活雖較匱乏 但精神生活卻是豐富與滿足的
如今台東普設法舟 另莊嚴壯觀的 
公共佛堂亦告落成

台東天震佛堂1堂.jpg
台東東震佛堂1.jpg

台東東震佛堂2.jpg
台東東震佛堂3.jpg

台東道務1.jpg

台東道務2.jpg

宜蘭羅東佛堂.jpg

花東道務1.jpg

花東道務2.jpg

花東道務3.jpg

花蓮清德佛堂.jpg

羅東台北.jpg

 

台東道務.jpg

 

這一切都應感謝及歸功 於 徐前人的苦心栽培及成全
 前人 您四十年來為濟渡眾生而鞠躬盡瘁
如今任務已了 蒙天隆恩 召返理天 
 更蒙 老母 封賜---正覺帝君
正可說是一生 為道為眾生的走完這美好光榮的一程了無 所憾
如今身為後學晚輩的我們 當然要效法 
前人為道犧牲奉獻的偉大精神 並承先啟後發揚道務
不辱 前人厚愛我台東諸位 後學晚輩之苦心
以告慰 前人在天之靈

澎湖群德1.jpg

澎湖道務

澎湖1.jpg

澎湖2.jpg

澎湖3.jpg

澎湖4.jpg

澎湖佛堂.jpg

徐前人雖然78年皈空 結緣訓就很明白說
吾將入滅眼未閉  乃舊看這爾等行
死目沒閉 看您辦道務

至今都念念不忘關懷道親 來訓文都好掛念與擔心
 看以下三張照片訓文

蔡安靜結緣.jpg

謝達細結緣.jpg

天乾喬遷.jpg

君憂汝否明理
切莫道心動心搖
分分 明明認理修
平平等等不爭鬥

後學小羊

徐前人事蹟已經整理出十篇文章
整體全部分多整理出來 算是後學對徐前人盡一份責任
沒想到後學跪拜被徐前人拉起
職責是寫徐前人回報求道 能知修道大恩
 徐前人其一生 講  
足跡由中國常州發愿 來台灣開荒 香港遍布國內外
 弘法透徹 畢生德行顯露

徐昌大前人正覺帝君花東澎湖道務發展
 
--小羊後學會整理徐昌大前人文章 
是在部落格寫200多篇文章
自己沒寫自己 前人文章 心中都感到很不圓滿

徐昌大前人在世是公心辦道 制度明確 每2年區長都要輪流
顧愛珩前人掌勢 先生娘 張滿月 離開自己辦道
沒人敢諫言 顧愛珩前人 一人發號命令 
道職就做到病死 才換人 真是萬年國會 的國會
---當今快要100歲 還在美國紐約 搖旗吶喊 
一人掌權 沒傳承 真是古今獨有

徐前人不管錢財 點傳師為他做生日 僅有私房錢 來做國學研究 請各大學教授

不怕沒錢 只怕道場 沒人 
顧愛珩前人看錢看的好重 只重利 當今道親離離落落

兩人比較 一丈差八尺 

徐昌大前人正覺帝君花東澎湖道務發展
後學小羊更懷思徐昌大前人

--由懷念前人文章 到後學整理徐昌大前人文寫完兩篇後 
就發現台中果園23聞道 25領命 有錯誤 

許點傳師有當面向顧愛珩前人反應
後學以為無心之過 改回正確就好 但都沒改
再開始寫文章 網路道親就告知 
一貫道總會各組線來臺開道老前人輩---這網址也沒徐前人

先生娘那邊也有看到就去反應 
總會說 由於您們反應 就加開會議 
妳顧愛珩前人就是不拿出資料

再繼續寫徐前人文章 又有網友來告知
最近幾年在台中埔里完成 天壇
一貫道祖師紀念館 是吳萼偉道親

吳萼偉道親逃難來香港就離開佛堂去創業
在道場只有短短十多年 居然當上常州祖師爺
真是常州之恥

後學後知後覺 才知完整內幕 顧愛珩前人早就策畫好
先把台中果園 徐前人是在上海基礎壇 19歲聞道 寫23聞道
改的比姨媽王彰德 和她自己晚求道
這樣就能完成-貍貓換太子--

反正中國香港道務 台灣道親都不懂
他們都尊敬我這前人 亂編道統自然信為真

上海基礎壇 算基礎組 民國32年才成立常州抱一 

李延崗鎮守基礎壇 其餘徐前人四人來常州開荒

正確常州抱一 道源 如下表

完整.jpg

後學整理出這十篇文章
把徐前人事蹟完整寫上 
發現顧愛珩前人為權勢名利 迷失本性 
乖乖牌有道職真是大共業
徐前人結緣訓 把後來道務演變都全部證實
--灰燼-- 就是整個爐都被顧愛珩前人換掉
道親不懂 --
言淺意深誰能明-- 來結尾

如今 後學把事實說出
能不能還徐前人公道 就看天意
下個月11月10號就要做徐前人成道記念
不能再形式表面化 拿出真誠 還徐前人公道 道源

後學當今有崇華道院參予籌建
--徐昌大前人正覺帝君--精神中心

準備好完整徐昌大前人資料 
要安放在--
精神中心- -
讓徐昌大前人事蹟有史實可覽
也祝福徐昌大前人精神常住
一切交給天意

徐昌大前人正覺帝君花東澎湖道務發展
感恩

徐昌大前人正覺帝君花東澎湖道務發展

W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羊*笑彌勒* 的頭像
    小羊*笑彌勒*

    ○ ○ ○ ○ ○ ○ ○ ○ ○ ○ 小 羊 ○ ○ ○ ○ ○ ○ ○ ○ ○ ○

    小羊*笑彌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