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抱一 中國 香港道務發展史

徐前人手書

前人手書.jpg

一貫道普傳中國各地後  一貫道常州抱一組於1943年正式成立

由上海基礎壇獨立出來  因此與基礎壇關係深厚

 2004 顧愛珩前人  先生娘 各奔前程

三良製表.jpg

  談到中國 香港道務 要先認識幾位重要道親

常州抱一 中國 香港道務發展史

先談 天德菩薩 姨媽

   王老前人 諱彰德 江蘇省揚州人氏 生於前光緒二十七年(1901

即辛丑年三月二十七日 因生長於虔誠佛教家庭 耳濡目染下

八歲開始茹素 皈依揚州高旻寺來果老和尚 並受菩薩戒

及長  許配常州殷商吳祖蔭先生 婚後厥盡婦職 和睦妯娌

孝敬翁姑 育有一子 命名岳鑫

後其家翁中風 臥病在床  

老前人衣不解帶 細心照顧 並曾割肱煎湯以奉 可謂四德五戒俱備

  老前人先生排行第四 人稱四先生(或稱四前人)

其弟萼偉 則被稱為五先生 又稱五前人

五前人在上海經營印刷廠

民國二十八年(1939)在上海基礎壇求道 之後發心修道

經參加法會如歸宗聖賢班等,明理修辦道務 為立愿返回常州開荒

故將他經營的印刷廠送與基礎壇印善書之用

在民國二十九年領命 三十年回常州開荒  設立博德佛堂

家族聞法後 非常發心

四前人更以經濟支持 免其後顧之憂

常州抱一 中國 香港道務發展史

但彰德天德菩薩 老前人因紅陽佛教關係 最初並未求道但卻全力協助

後為道親相問:

道寶貴否?你小叔是否好人?

老前人答:好

道親再問: 既然道寶貴 你為什麼不求道?

 老前人自覺難言 才正式成為天道弟子

之後 全身投入道場 雖不識字 卻努力不懈 宏法宣道

故常州道務 非常宏展

民國三十一年  師母駕臨常州 賜與天命

領命後 即隨 師母駕至北京老師公館

 在老師公館當謢駕期間 師尊曾多方觀察 以驗其真心

一天 老師突然問:

 彰德 妳顧意跟隨師尊修道 還是跟隨師母修道呢?

當下  老前人立刻跪在地上叩頭回答說:

 師尊猶如我的父親 師母猶如我的母親

一個孩子不能沒有父親 亦不能沒有母親

 老前人的智慧 實有異常人

常州抱一 中國 香港道務發展史

 

民國三十二年  師母老人家下江南經常州落車 老前人返回常州

三十三年吳五前人及王老前人

奉命率領三十餘人另二位天才 一位顧愛珩 另一位燕耀清

往上海覲見恩師 授命三十六位點師

包括葉公公(正才)、曹公公(正曙)、徐前人(正行)

等暨二位天才同時領命

王兩位老前人有諸位精英協助 建造成立崇華堂

辦理道務 推行社會福利 慈善機構 施診贈藥 施棺 施衣

並辦忠恕義務小學等 四方開荒

道務遂得宏闡至附近鄉市如和橋 宜興 金壇 栗陽 楊中

無錫 西安 重慶 廣東等地

 一九四九年 大陸解放 考風四起

王老前人離開家園 丈夫及幼子 奉命赴港開荒

先於尖沙咀諾士佛道開設佛堂

而吳老前人與葉公公等人 亦於五○年十二月到達香港

並於北角英皇道八號三樓租賃一層樓宇 以作澤化佛堂搬遷

後來在一九五二年  師母老大人宣佈暫停辦理道務

故五前人轉業燈泡廠 並將道務轉交王老前人主持

 一九五九年 天道重辦 雖然天道停辦八年

但 老前人對道之熱忱 並未冷卻

她老重振澤化 開設天玄 有德等壇 港九新界佛堂一一成立

常州抱一 中國 香港道務發展史

 

再談

潘宏荃老前賢  江蘇省常州縣前黃村人 生於 1931

乃常州組前輩潘培根點師之幼子 家中務 但從少愛讀經書

寫得一手漂亮毛筆 因齊家修道 在道場中成長 對道有所體悟

故於 12 歲左右 即發愿配三才 協助前輩們宏道

在民國三、四十年代  常州組道務非常宏展

有吳老前人及王老前人之帶領 及一班點師 壇主之盡心

 道務發展至附近縣市如金壇、溧陽、丹 陽、江陰、無鍚、宜興等地

潘老前賢亦跟隨前輩們 四方奔走  後因時局動盪 情況混亂

遂由王老前人作主 與顧前人共諧連理

但婚後翌日 承前人命 潘被派往廣州辦理道務   顧則仍留常州

後來顧前人輾轉到達廣州 但僅數月   顧又被派至香港

未幾  天道遭皇考 潘培根點師 及多位前輩頂劫

潘老前賢亦于廣州受考 被下放至黑龍江

從此與顧前人人各一方 後幾經困難 終於 1981 年赴美與 顧前人及明明團聚

 

到美後 以五十歲之 齡從零開始學英文

 瑞典推拿 更到北京攻讀國際針灸學 課程

 考取針灸牌照 在紐約行醫 並協助顧前人料理紐約重德 佛堂道務

更負責她出外一切交通費及重德佛堂部份開銷

但與顧前人長達二十九年之分離與思念

加上以前在逆境煎熬時 所染之肝炎 致身體衰弱 疾病纏身

終於在與顧前人重聚十八載後 1998 3 20 與世長辭

上天慈賜 正信真君

 

潘老前賢性格平易近人 談吐溫文爾雅 終日手不釋卷 誠一謙謙君子

他對同修照顧 對後學關懷 雖一生坎坷 遭受橫考 逆考無數

但逆來順受 從不抱怨 只當作自我提升之歷煉

其對道之信念彌堅 可說是畢生奉獻於道場

常州抱一 中國 香港道務發展史

 

再談王奠公公 執善真君

王公奠之前人 道號得智 生於清光緒二十五年

(一八九九年) 卒於一九九九年 享壽足一世紀

公祖藉江蘇溧陽 名門之後 幼覽群書 才氣橫溢曾執教鞭

後於政府機關任書記 有緣得陳文華前輩接引 而聞聖道

更得師尊師母慈悲 與陳文華 李學寶 葛瑤等同領受點師命

(約於一九四八年 是在國內最後一批領命)

一九五○年到香港 改名福生 因天道己停辦 為生活計

於親戚開設之搪瓷廠當看守員 收入微薄 但道念彌堅

 

天道停辦八年後 一個因緣 王彰德前人遂下命再辦道務

天玄佛堂於此因緣成立 公公協辦

道務逐漸在港展開 其間公公負責教導三才之道學

1969 與余超平(道號定平)先生合辦余氏佛堂

後得老師慈悲 易名為修德佛堂,

公公和幾位前賢集資開第一間佛堂 名叫修德佛堂

1969 而天玄壇則交回由蕭定慧點師辦理

1974 於荔枝角美孚成立明德佛堂 翌年遷於旺角砵蘭街(王

公並居於此壇)

1976 在澳門高樓街設立立德佛堂

開荒澳門 之後九龍 新界各佛堂紛紛成立

並於一九九九年在美國設立慈化佛堂 同年十一月

王公蒙恩返天 恩賜執善真君 

1982年左右 因有一壇主黎世強在泰國工作

公公想藉此機會在泰國設立佛堂  一來可成全黎壇主夫婦

二來可在東南亞開荒 但因機緣不足 設立不成

(公公志願 日後眾後學希望能完成公公未完之宏願。

1984年在新界元朗設立儉德佛堂 其後一路設立佛堂

如盛德 興德 卓德 駿德 鏡德等等

常州抱一 中國 香港道務發展史

 

天道復辦後 李學寶前人引進天玄壇 與葛瑤前人

共協助李前人倡辦天道

李前人歸空後 王公主理天玄壇 葛公協助

陳定覺前賢(當時為壇主)辦理天妙佛堂。

 

王公一生淡泊名利 自奉甚儉 所居佛堂斗室 僅一床一几而矣

更於中年起 即改吃淡 數十年如一日 正是人不堪其淡 公不改其樂

他最鼓勵印善書 常將自己校正過之善書付印

分發各佛堂 廟宇及素食館

而他自己平日手不釋卷 常鑽研書本至深夜

王公短小精悍 性格剛直 後學有錯 必加訓勉 加上光光的禿頭

冷峻的臉孔 儼如一苦行僧

但平目對道親 卻非常和藹 成全道親 不遺餘力

正是:

內直外剛即之溫 淡齋儉樸效羅漢苦行

朝乾夕惕律也勵 清淨無為証菩薩品蓮

常州抱一 中國 香港道務發展史

 

再談 啟善真君 葛前人

葛前人 原名寶裕 江蘇省溧陽縣人 生於1912年(壬子農曆 八月)

卒於1988年(戊辰農曆九月初六) 果位啟善真君

約於 1947 年在家鄉求得天道 即開始吃素修行 約於 1948 年領命

1949 年解放後 人民政府號召人 民開荒生產抗災自救

開發墳地 農民反抗鬧事 當局懷疑是他暗地煽動

所以 要捕捉 他在樓上佛堂前跪拜

默念五字真經 使捕捉之人瞪眼看不見他沒被捕

1951年移居香港 當時因政治關係 天道在港停辦 遂任職於光明 燈泡廠

1959 天道重辦 即投身道場 與在鄉間道場結義之兄弟

李學寶及王奠之兩位前賢 同在天玄佛堂辦道

後又協助李學寶前賢的後學陳定覺點師辦天妙佛堂 直至賢德佛堂成立

之後積極推展道務 開荒海外 故後學甚多

葛前人是一個大公無私之 他不會用人惟親

亦是謹守佛規之 常告誡後學 修道要認清目標

常州抱一 中國 香港道務發展史

再談到  葉簡齋前人

曹公公(臨川) 所提供資料

 

書香世代 未獲功名 葉前人 我輩尊稱為葉公公

諱簡齋 字文藻 道號正才 江蘇江陰人

生於清光緒二十一年(一八九五年)生肖羊 公公生於 書香世代

幼聰穎 能過目不忘 其父聘請名家教授四書五經 期以功名

十三歲 已通十三經 後因廢除科舉 遂進南京南清書院就讀

(該書院師資均前清翰林、進士)後以首屆第一名畢業

及長 入仕途 任前蔣委員長秘書 出入征戰 參謀軍機

後局勢稍安定 蔣公欲遣華公任華南委員 接收湖南 江西 廣東一帶

公公不肯受命 退出仕途 隱居於常州

 

 求道因緣

黃包車伕 時五公公(吳萼偉前人)已從滬返常州開荒佈道

短短時間  渡眾無數 且有教無類 信眾無分階級 均能抱道奉行

遵行五倫八德 謹言慎行

有人於黃包車內遺下一包貴重物品 數小時後方才發覺

遂沿途尋找 豈料於下車處 見黃包車車伕 已呆站該處等候數小時

不但將所遺物件原封不動物歸原主 且不肯接受任何回報

失主遂將經過於報章表揚 葉公公閱罷此則新聞

欲了解為何販夫走卒亦有路不拾遺之美德 遂千方百計尋獲車夫

傾談之下 知道車伕因求得真道 故能戒慎恐懼 暗室不欺

內心即對道響往 遂萌求道之心 故請車伕帶往求道

正式成為五公公後學

常州抱一 中國 香港道務發展史

護道有功 崇華通行 時局變遷 日本人退走

政府遂接收南京曾被日本人佔領之建築物

包括師尊的公館(當時名義為中華道德總會)葉公公遂往

見當時之官員 因公公已往之名氣 政府遂將公館歸還

公公更渡了很多軍長司令 於常州組 有護道之功

 當時只要身繫崇華堂或中華道德總會標記之道親

雖於宵禁令下 亦通行無阻

 

 領命  民國三十三年底

 一九四九年 大陸色變 考風四起

 王彰德前人赴港開荒 此後數年 諸前賢 分批來港

曹臨川公公於五○年十月到港  

吳萼偉前人與葉公公等人亦於同年十二月到達

 澤化佛堂 易經澤化 初到港期間 住於九龍尖沙咀堪富利士道

朱庚辛先生之家 吳前人到港後有鑒地少人多 遂於北角英皇道租賃一層樓宇

以作佛堂(當日由葉公公及曹公公接收此層樓宇)

師賜名為澤化佛堂 並開設一易經班 共二十天 參加者眾

包括王奠之等前輩 由葉公公主講

(當日之講義 數年前已由王奠之前人整理 張定塵點師抄錄

輯成《易學發端》一書)

常州抱一 中國 香港道務發展史

 

後來逃至香港之道親人才不少 均食宿於澤化 甚至有等難民

為求解決食宿而到來求道 五公公有見及此

遂停辦道務 並開設光明燈泡廠 以維持生計 及佛堂日常開支

 

曹公公則往九龍城開設一小商店以謀生 顧前人亦往光明廠任部記

(顧後來轉業針灸醫師 此是後話)

葉公公則仍住澤化  一九五九年 再展道務 天道停辦八年後

一九五九年 李學寶前人因失眠 到後天鸞壇求方

接引了 一班廣東藉的佛子(包括家父家母) 並請前人慈悲成全

將後天壇變先天壇 故王彰德前人遂下命 再辦道務

(當時澤化已遷往土瓜灣道 居住者有陳文華 陸桂生等前人葉公公則居於宏昌街)

天玄佛堂遂於五九年成立 成為常州組在香港的第二隻法舟

未己 已業針灸醫師之 顧前人

亦於其租住寓所(北帝街)設立有德佛堂 成立第三隻法舟

 

道務遂得逐漸在港展開 以文會友 以友輔仁

葉公公於此幾年間 與一班文化界中人非常親近

於一九六一年以手抄影印本 形式著作《韻府新鈐》十卷共一冊

交由人生雜誌社發行 但曲高和寡 銷量欠佳  公公又經常與錢穆教授聯絡

又香港 中文大學前身之新亞書院教授----黃道夫婦

非常崇拜葉公公之文采 並常請教公公有關古典文學及聲韻學之問題

公公與之交往 可說是以文會友 以友輔仁

一九六五年 各位教授與葉公公商議 欲成立一間中華文化研究院

請公公任教 並申請美國資助

常州抱一 中國 香港道務發展史

當時美國總統甘迺迪答應資助美金一百萬元 可惜正式公文未到

 總統遇刺身亡 而研究院之成立 亦成泡影

但各位教授仍堅持公公講授中國文化

遂由後來旅居美國之周道成前輩陪同接送 在一教授之細小寓所中授課

前後兩年 由詩經起  講授中國古典文學 發揚中國文化

 

 明道只有一個半 曹臨川我得聞葉公公之大名 始於配三才期間

當日王奠之前人負責教導三才之道學 甚麼五行八卦 河圖洛書

一併填鴨教導  當日常掛在王公公口邊的話:

 道學博大精深 常州組真正明瞭的只有一個半

葉公公是一個 我只明白一半 只能算半個

所以公公給我之印象是學富五車 且是高不可攀之前輩

 

但因當時公公非住佛堂 故仍緣慳一面

 以經解經 深入淺出 第一次見葉公公大概於一九六八年間

當時我已退出三才行列 但仍行走佛堂

一日 顧前人電召我到有德佛堂(有德當時已遷往上鄉道)

囑我當葉公公之翻譯  公公給我第一個印象是

高而清瘦面孔清秀 雙目炯炯有神 不怒而威

講道開始 公公先聲明 翻譯不能講一句翻一句

要待他講完一段落才可以翻譯  當時心想 哼!出難題考我

年少氣盛 又恃自己記憶力強 我亦不筆錄速記 就上台當翻譯

常州抱一 中國 香港道務發展史

 

公公一開始講道義 乖乖不得了 全部道義出自經典

且連續講述差不多十分鐘才讓我開始翻譯

那次是我翻譯得最差之一次 公公引用之經典 因太艱澀

且要用正確之音韻 我實無法依原文讀出 還幸他有解釋

且解釋是一針見血 非常淺白 我就是靠那些淺白之解釋 草草翻譯

一課下來 我已經汗流浹背 惶恐非常

下課後 顧前人及當時之壇主戴泉清先生請求葉公公

每星期到有德講道 葉公公亦答允 此後有一段時期

 是我當葉公公之翻譯 合作多 自然有進步

有一次隨他到道德善堂講道 他展開話題後

一直過了二十五分鐘才讓我開始翻譯 我亦能勉強過關

每次當他的翻譯 都能從他的道義中學到以前聽所未聞的道義

其講道特色乃以經解經 從不杜撰 道義雖艱澀且多帶有典故

但經公公之解釋 卻又非常容易明白 不但深入淺出 且一語中的

扣人心弦 不論上智下愚 皆覺趣味盎然 足見其講經之功力

 今天亦領悟到 要待他講完一段落才可以翻譯

非是他的怪脾氣 乃是因他從不帶講稿或大綱上台 只有腹稿

更是臨場看 反應而發揮 故翻譯者不能中途打斷他的思維

 及後 因學業問題 較少到佛堂 未與葉公公接觸

常州抱一 中國 香港道務發展史

 

一九七○年有德佛堂已由 上鄉道遷往北拱街 稍後再遷往北拱街另處

而同座四樓亦由呂點師奉獻 成立仁德佛堂 作為點師開會之用

並敦請葉公公駐壇居住 而我因隨顧前人學習針灸 亦住進有德

二樓 四樓 僅一樓之隔  且葉公公乃在有德用中 晚飯

接觸比前緊密  故時陪他下棋 或陪他外出參觀文物展覽

或陪他閒談解悶  我曾問他 為什麼不到台灣去?

他若肯去 一定名利雙收

他答道:

攪政治要有精力 我老了 亦看透了還是修道來得逍遙自在

(可見其操守及胸襟何等豁達) 入寶山空手而回

 1972年左右 葉公公主講 大學仍是我當翻譯

聽者除數位點師外 大部份都是公公文化界朋友 及少量有德佛堂之壇主

課程很短 約一兩星期 卻異常精采  內容俱是公公之獨特見解

當日我已稍長 故印象深刻 日中且能與公公討論

公公曾戲言:小傢伙 算你亦是我之學生 不過是幼稚園學生

 因我之學生 全部都是大學教授

當公公之學生真是當之有愧 因從未正式叩頭 拜師

公公亦未私授什麼詩詞歌賦或經典 也未曾向他討教過

他最熟識之易經及聲韻學  公公僅教我下圍棋取樂

不過往往都殺得我片甲不留 一子 概因當時 作繁忙

我亦因循懶惰 故對一本活的四庫全書

亦不曾討教 真是入寶山而空手回也

美國重德道院2.jpg

 

一九七三年顧前人赴美

 當時美國重德佛堂 原先是教堂買下改為佛堂

常州抱一 中國 香港道務發展史

 

我仍留有德陪公公外出

那次是參加他的朋友之喪禮  回來後公公感觸良多

並嘆氣:老而不死是為賊 朋友一個個死去 我亦老矣

死在我前之朋友 我都會 送一對輓聯;

但曉此道者日見稀少 將來 我之喪禮靈堂 可能空空如也

我對他說: 不怕 不怕 你可以自輓 你常說 你有八十六歲命

一年寫一對 就可以有六對輓聯 靈堂一定不空

 

真愚蠢 當時應當馬上向他請教作輓聯之道 豈料衝 口而出會如此對話

過了幾日 一個下午 葉公公來電:

 小傢伙 你快到四樓來

 我匆匆趕上四樓 只見公公面前桌子上 有一大堆白布

除公公外 彭振邦點師亦在

公公笑說:二個老頭子要搭 一個小伙子才成

你快些替我量度布料, 我們要寫輓聯

(公公寫輓聯一向是我磨墨 量布 不過近年因年紀大 手有點抖故多由彭點師代筆)

我不禁問道: 您又有朋友仙遊乎?

公公瞪我一眼 說:聽你的建議,自輓!

我再不敢作聲 馬上量布 磨墨

一切準備妥當後  彭點師即代筆寫下公公之自輓輓聯

我至今尚記得當中一句:去留一鑒識旡明

當時公公亦有解釋:一鑒者:《韻府新鈐》十卷也

可見公公對聲韻學之自負 與無人賞識之無奈

 生死無礙 瀟灑解脫

常州抱一 中國 香港道務發展史

 

翌年(一九七四)之農曆二月十九觀音聖誕

公公頻說頭痛不舒服 無畏師婆婆說:

太用功了 一天到晚捧著書本 可能用腦過度

我一看公公之面孔 有點口眼窩斜 是中風之兆 經我施以針灸後

即時病程舒緩  第二天早上我再見他時

他又在翻閱康熙字典 口眼則已回復 正常 並笑對我說:

小傢伙 昨天真麻煩你了 現在頭不痛了

我仍不放心 電告曹公公及王彰德前人 曹公公於當晚來訪

並與公公共進晚餐 公公精神不錯

二十一日下午 我出外診症 黃昏五時回來 無畏師告訴我說王前人剛到

並已到四樓探望公公 豈料梁姑娘(前人護駕)匆匆下樓告訴我說

公公昏迷於床上 我馬上電召救護車 將他送到醫院  並陪伴於病床前

一直陪至晚上十一時多 公公即與世長辭

常州抱一 中國 香港道務發展史

 

公公生前最不願麻煩別人 又非常憐惜無畏師 常勸她們不要做太多工作

要爭取休息時間 果然於生死大事 仍一貫作風

並未麻煩別人送飯或侍奉

可惜 掛在靈堂自輓聯只有一對 幸好有其生前好友及其他點師所送之輓聯

場面還算有氣氛

 辟雍即大學對公公之追思之情不是呼天喚地的

 只在靈堂中默默地垂淚 追思是淡淡的 是綿綿若存的

我講道不拿稿子 只拿大綱;我對易經之濃厚興趣

 

還有不知從什麼時候開始 我竟會作輓聯;

這一切一 是我性格與公公相似?或是我刻意作 他的幼稚園學生?

我自己亦不清楚

記得 一九八五年 我到北京旅遊 我東訪西尋

一定要找到「辟雍」----即以前的國子監

就是因為公公在講大學時提過 大學亦即太學 以前稱辟雍 圓型 四面環水

我站在 辟雍之前十五分鐘 讚嘆 公公學問之淵博 慨嘆自己入寶山而空手回

數年前與公公等人往台灣旅遊 公公要到慈湖去看蔣總統之陵墓

在慈湖 站在總統照片之前 我悽然落淚 同修問我何故?

我說 我只是想葉公公 旁邊之無畏師婆婆 亦陪我一同下淚

 概她亦憶及那個心高氣傲 才氣橫溢 脾氣古怪卻憐恤孤寡 照顧弱少之老爺子

 *以上葉公公部分資料 乃曹公公(臨川) 所提供*

常州抱一 中國 香港道務發展史

 

香港的有德佛堂(徐前人每次來 港均住在有德)

曹臨川道親 大家都稱曹公公 因從少怕陌生 不敢與徐前人接近或交談

當時 徐前人他給我的印象只是:望之儼然

 

往後 徐前人多次來港 而顧前人於一九七三年赴美

因我住在有德佛堂 唯有硬著頭皮 小孩充大人 權當地主之誼

與徐前人之接觸遂多 反而覺得徐前人 即之也溫

又因我聽得懂常州話 有時要充當徐前人的翻譯

故有幸聽到他對後輩們的訓誥裡 聽其言也 輕鬆而慈悲

 只要老前人吩咐 我一定會去 徐前人每次來港

第一件事便往叩見老前人 向她問安及請示

有幾次 戴點師請徐前人往馬來西亞開法會

徐前人說:只要老前人吩咐 我一定會去

每次離港 問徐前人下次甚麼時候 再來?

他一定說:老前人要我甚麼時候來 我便甚麼時候來

其尊師重道之心 數十年如一日

 輕鬆閒談 頑石點頭 香港有幾位很誠心的道親 雖然都齊家修道

但她們的丈夫  或因事業 或因應酬 很少(甚至不願意)到佛堂

但奇怪的是:每次徐前人到港 這幾位先生 一定到佛堂來見見面

我常在一旁 觀察

徐前人對他們 只是閒話家常 有時 更只是說說笑話而已

從不勸他們修道;有幾次 有德佛堂 請徐前人開示

這幾位 事忙 先生 卻每晚往佛堂跑總是早到遲退

上完課 還要請徐前人慈悲 就是這些輕鬆的慈悲 令到這幾塊頑石點頭

常州抱一 中國 香港道務發展史

 

金馬崙高原 裹被聆聖音 徐前人對《道德經》素有心得

知道  為者敗之 執者失之 之道理

所以 他處理道務或成全後輩 從來都是無為而不固執於任何形式

記得一九八五年二月(農曆正月初二)我隨徐 前人到馬來西亞

當日 身在新加坡的戴點師 本來要求徐前人立一個懺悔班

徐前人卻不肯成立正式的班期

只是與一班 點師 壇主及道親坐談研究討論

而那次研究 反是我得益最多的一次

因為徐前人每天數小時的 輕鬆慈悲 卻明確地 指示了人生的真諦

修道的責任及辦道的 各種應變方法

研究結束後 許點師一定要請徐前人到金馬崙高原去遊玩 同行者共十人

正覺帝君.jpg

 

徐前人當時說:不若我們寓遊 玩於研究

於是著每人帶一本《性理題 釋》

要我們十人各在 人生規程  墮淵門徑 兩課內各選一題(剛好十題)

 到達目的地後 互相講解

記得當時是採取抽簽決定講題 而每個人抽到題目後 都吃了一驚

因每個人的題目都是 剛好針對自己的缺點 真是玄妙

當天晚上 我們參加了一個形式最特別的研究班

——在一間小小飯店的房間裡 每個人裹著一條棉被

金馬崙高原是全馬最冷的 地方 白天要穿厚衣 晚上冷得令人發抖

圍坐在徐前人的身邊 聆聽他的開示

當夜冷風颼颼 但徐前人的春風化雨 令每個人的內心都是暖洋洋的

而當夜床邊的小道親 到今日有數位已是獨當 一面的點傳師了

相信他們一定猶記得那 別具 味的一夜

迷你班期 隨地慈悲 其實早在一九八三年

我也曾參加過另一個形式特別的 研究班

 

猶記當年秋天 亦是隨徐前人往馬

逗留在 新加坡的最後三天 我突然心血來潮

求徐前人開示《道德經》

徐前人一口答 允說:

 好到香港 我會逗留一星期

 由今天起 就利用這十天時間 將《道德經》講完

馬來西亞的陳點師聽到消息 馬上訂機票 跟隨來港聆聽法音

於是從那天開始 由新加坡到香港

徐前人 為我們兩人立了一個人數最少的《道德經》班

該班沒有固定上課地點或時間 隨時 隨地進行

是隨意的 但絕不隨便 而徐 前人苦心成全後輩 不畏勞苦的精神

令人感動 更令我永感銘衷

常州抱一 中國 香港道務發展史

常州抱一 中國 香港道務發展史

 

老前人姨媽 並在其間赴台省親

 台灣道務 徐昌大前人已經打下一片天

 徐昌大前人待老前人如母親

雖年高70 但仍是不辭勞苦

此後彿堂四處林立 常州抱一道場 得以更宏展

 老前人到處行腳 肩扛重責 將道務普傳四海 為後學排難解紛

可謂披星戴月櫛風沐雨 加上年紀漸老 身體愈見衰弱

 

一九九六年經由顧前人安排 移居加拿大多倫多仁德佛堂頤養天年

九九年三月 在仁德佛堂慶壽 同年五月二十一日凌晨與世長辭

享年九十九歲 奉召覆命 賜天德菩薩

香港曹臨川1.jpg

香港曹臨川2.jpg

相片3張有中國 香港道務 徐前人在發愿來台灣開荒

 來香港避難道親 大家都離開 只剩下姨媽跟顧前人兩位

香港曹臨川3.jpg

中國 文昌小學 迄今仍存 一九八五年十月底

曹臨川後學我這個喜歡四處遊玩的人 遊罷了泰山 到達了常州

因利乘便 便順道探望住在常州城裡徐前人的母親 老祖母很是歡喜

晚上 祖母的弟弟(徐前人的舅父)帶同了幾位親戚來 賓館看我

其中一位中年人 眼睛不方便 相貌奇醜

原來此人因天生五官有缺陷 且相貌醜陋 幼年時被人遺棄

村內 沒有一戶人家肯收養 當時徐前人尚在家鄉

便把該小孩收留 現在已長大成人 且已成家 育有一子一女

 

第二天 我到舅公的家去探望 他住在城外村莊

舅公 請我吃他親手種植的蕃薯 又對我說:

 昌大自少喪父 所以少時常來我家 等於在我家長大

 外面田邊的空地 就是他玩耍的地方

 吃完蕃薯 舅公帶我到 附近走走 到了一處田邊

他指著一幢小小的建築物對我說:

 這就是當年昌大所辦的文昌義務小學的原址

當時抗戰 生活很苦 小孩子大多失學 昌大成立此小學

親自執教 現在小學因擴充 已遷往別處 但校名仍沿用文昌小學

認識了 徐前人這麼多年 他從沒有向我提起他以前在鄉間的事

若不是見到舅公 可能這幾樁善事 便一直被隱瞞

徐前人真是身體力行《道德經》 做到了 *上德不德*

常州抱一 中國 香港道務發展史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催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少小離家老大回 鄉音無改鬢毛催

兒童相見不相識 笑問客從何處來?

這首詩  正好是徐前人回鄉的寫照

常州抱一 中國 香港道務發展史

一九八七年十二月

徐前人重回他已闊別四十年的家鄉

去探望他年高九十的 母親及姐姐

當時舅公已逝世 很遺憾 他始終沒有再見到少時在他家長大的外甥──昌大

時已入冬 常州天氣很 寒冷 穿了棉衣 還覺有涼意

因為賓館 設備較佳 又有暖氣 於是我們把祖母接到賓館居住

以敘天倫 祖母當年身體還算健康 除行動不方便外 尚可自己照顧自己

一天清早 我有事要到徐前人的房間 剛好房門打開了一線

我伸頭一看 只見徐前人在餵他母親吃早點 一邊口裡

還用家鄉話哄母親說: 吾娘 多吃一 而臉上充滿一片稚子之情

我不想 打擾這溫馨感人的氣氛

馬上退出 輕輕 把門帶上 但想到徐前人為了傳道而遠離 家鄉四十載

今番能與母親重聚 真是恍如隔世 不禁兩眼一片糢糊⋯⋯

在常州住了一星期 帶著依依不捨的心情 與老祖母話別

 後來才知道這次竟是永別  老祖母在八八年逝世

匆匆到了南京 準備第二天乘飛機返港 翌日一清早

徐前人 要我陪他到郵政局走一趟 原來

徐前人把他自己身上穿的羊毛內衣衫衭脫了下來

寄回常州給他的姐夫 真是親情無限 卻不料 就此著了涼

回台後 病了好幾個月

常州抱一 中國 香港道務發展史

 

 一生中說笑話最多的一星期 最後一次見徐前人八九年的六月底

徐前人在嘉義養病 當時我與楊小姐 剛從馬來西亞回台

六月中 馬來西育化 聖母宮十週年紀念

沒有徐前人的蒞臨 實是美中不足

當我奉上育化聖母宮送給 徐前人的紀念品時

徐前人還笑容滿臉  雖然他說話不便 身體衰弱

但還是從床上爬起來招呼 叫我坐

我強忍著眼淚 說些馬來西亞道親的近況及笑料

他顯得 非常開心 我在台住了一星期 每天陪徐 前人說笑談話

這是我一生中說笑話最多 的一星期

但也是心情最沉重的一星期

最後一天 當我準備離台返港時

美蘭問我:甚麼時候再來?

我又再說笑話:

徐前人要我什麼時候來 我便什麼時候來

最怕是徐前人不要我這個無用的傻瓜來

美蘭笑著說:前人疼你都來不及 那會不要你呢 你一定要再來啊

 再偷眼望望徐前人 他一臉黯然 一臉無奈⋯⋯

想不到 九月廿八日再到台灣時

 卻只能看到徐前人的靈柩 而徐前人已經 ⋯⋯

徐前人啊 您真的不要我這個無用的 傻瓜嗎?

您真的捨我而去嗎?

常州抱一 中國 香港道務發展史

 

忘年之交 不言結緣 徐前人很愛小孩子 香港有德佛堂有幾個小道親

每次徐前人來港 一定帶備了糖果玩具 令他們皆大歡喜

小朋友們與他建立了一份感情

所以聽到徐前人不幸仙遊的消息 這幾位少不更事的小孩子

都放聲大哭 嚷著要親自到靈前上香

常州抱一 中國 香港道務發展史

 

正是:憶昔年法雨灑香江啟迪多少頑石頷首

      悲今日靈幃奠清酌愁煞幾許同道傷心

  此乃當日有德佛堂送徐前人之輓聯 出自後學曹臨川手筆

常州抱一 中國 香港道務發展史

後學小羊整理這些資訊 看了好久也發了好多時間

把歷史史實還原

 徐前人消聲無跡

可以說早期有王壽稱師作祖

 後期有顧前人一手掌控

博德20期.jpg

三良製表.jpg

上面兩張照片詳細對照一下  何為正宮 何為旁系

大家也看看這張前人照片  是否被竄改

 徐昌大前人來台發愿 老師賜法號 抱一

既然沒有徐前人照片

徐前人行道事蹟1.jpg

 

 再點入總會各組線來臺開道老前人輩

 這網址也沒徐前人 

徐前人行道事蹟2.jpg

 

不知當今掌權顧前人是何心態

 了解整體常州抱一 輪廓   把史實記載下來

徐前人結緣份

有批*一切拜託愛珩妹*來承擔責任

 拜託 傳承 掌管道務說的清清楚楚

 甚麼變成是姨媽指派

談到道齡 是吳萼偉28年就求道 後來他也離開佛堂做生意

點下網址看看一貫道祖師紀念館是離開佛堂去創業 吳萼偉道親 

真是古今獨有

顧前人心態是如此推崇他 好狠 

徐前人29年求道 可以說是最年久

 會稱姨媽 王彰德老前人

是徐前人很慈祥 姨媽 王彰德可以當他母親

 如母親孝順一樣 就尊敬為老前人

所以說長州抱一 徐前人29年求道

33年領命 最年久老前人

可惜都被竄改   整體系統大亂

看看這兩張照片

竄改2.jpg

更嚴重把徐前人19歲求道 
說成23歲
比她還晚求道
23歲就領點傳師
當時顧前人同時領天才命
不懂以為她領點傳師命
把徐前人改25歲領點傳師命

再看照片 顧前人是領天才命
天才 沒寫 讓人誤解點傳師命
其心態如何...

竄改1.jpg

 

 常州抱一 道務能推展出去

 真的要感謝姨媽 王彰德老前人

有先見之明 38年就來香港設佛堂

 成為逃難來香港道親避風港

再來就要感恩徐昌大前人36年來台灣 

常州抱一 中國 香港道務發展史

開闢一片天 然後拓展海外 成道後來慈悲

常州抱一 中國 香港道務發展史

 

正覺帝君慈悲:

恆將渡濟為使命 鞠躬盡瘁無厭容

職責使然視使命 敢不盡心求虛名

 感恩 祝福大家

常州抱一 中國 香港道務發展史

常州抱一 中國 香港道務發展史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小羊*笑彌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9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