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 012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肉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肉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天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天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慧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慧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法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法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來有佛眼不?」
「如是,世尊!如來有佛眼。」
「須菩提!於意云何?恒河中所有沙,佛說是沙不?」
「如是,世尊!如來說是沙。」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恒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恒河,
是諸恒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
「甚多,世尊!」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
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所以者何?須菩提!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

100_8164

佛眼---經中所說 肉 天 慧 法 佛 五眼總是性中明覺
凡見眾生形色具足為肉眼 色身自有----肉眼
凡見大千世界慧性普照 光攝大千為----天眼
凡見自性般若 反觀內照 智燭常明為----慧眼
凡見諸法皆空 了諸法空 洞徹世界為----法眼
凡放大光明 破諸幽暗 真性常昭 上自諸天下 下至九幽 毫無障礙為---佛眼
大凡眾生 皆具此五眼 與佛無二
因四相六塵遮蔽 只有肉團眼一件而已
儒書云:聖人之心有七竅 即是五眼之謂也
沙等恒河----沙等恒河 以一沙比一河 比盡其沙 則河之多 已為無量
復以無量恆河 以比世界 一沙比一世界 每一世界各有三千大千之數
則世界復成無量無邊
佛世界---三千大千內 必有一佛設化 故謂之曰佛世界
非心---人之心體 本來虛淨 一切妄念
由喜 怒 哀 樂 愛 惡 悲 恐中生 皆非本然之心 故謂之非心
三心不可得---思念前事為過去心 思念今事為現在心 思念後事為未來心
不可得 就是本來無有的意思
過去心不可得 過去已經過去 不可得
現在心不可得 現在馬上成過去 不可得
未來心不可得 未來不可測 不可得
時間我執干擾清淨心
當下是隨時空而行而契機

100_8165

【分解】
此言心 佛與眾生 是三無差別也 離眾生無佛 離佛無眾生
離心也無眾生 也無佛
眾生心中皆有佛性 而往還六道 隨業所轉
佛之性海中 本有眾生 而包羅萬有 隨緣不變 名雖有凡聖 其體則一也
其差別之處 是在眾生隨業遷流 而遺失本體 佛不為業轉 而了悟真心
其轉與不轉之細微處 是真妄心為之樞紐也
悟則全相成性 即妄處見真 轉識為智也

迷則全性成相 即真處起妄 真妄同時 不一不異 轉識為賊也
所謂一體同觀者---即云眾生本有之佛性 與佛原來無二無別
佛知眾生為同體 因同體而起大悲也

100_8166

【概論】
上文 破法執我執 結之以通達無我法
不言無法 而言無我法 則知滅法為頑空 不足言圓明妙覺
執法則住相 也不足言圓明妙覺 無我法者 法非有而不落於虛
法非無而不滯於跡 就是知為非法 非非法
能達其實相義 而忘為非法非非法 此等境界
非有返觀內照之能 不足窺其微妙
 
所以本分以五眼觀沙界為問 欲觀人 先觀我 觀見我本來清淨覺性
就知此是菩提心 即所謂道心也
觀見我後 起紛飛意念 即知此非菩提心 亦即所謂人心也
沙界眾生 皆具有佛性 故曰佛世界
佛以觀己者觀人 則眾生一體
故曰若干種心 如來悉知
眾生逐於人心 沒其道心 故曰皆為非心 是名之為心
過去 現在 未來 種種心 皆妄心也
本來覺性中 無此也
要言之 實心體者 先天之靈氣 就是人人具有之○無極也
本來清淨無為 而被後天塵勞所蔽 欲人在此中 分別人心道心
非有觀照覺察之功不可
五眼正具有覺察之神妙 非覺察 不能通達無我法也

100_8168

【附言】
德山禪師---精究律藏 通達性相諸經 就由於演講金剛般若 為最得意
德山大師 姓周 時有周金剛之稱 
常謂同學曰:一毛吞海性無虧 纖芥投鋒 鋒利不動 學與不學
唯我知焉 壯語驚人 盛稱一時 
當時南方禪宗正盛 德山大師 大為不平 曰沙門
千劫學佛之威儀 萬劫學佛之細行 
況學猶不得成佛 彼南方魔子 竟敢言 直指人心 見性成佛
我當搗其窟穴 滅其種類 以報佛恩
於是擔了青龍疏鈔 出了蜀國 走向澧陽而來
值於途中 腹餓腸飢 見有茶店婆婆 賣售燒餅
德山大師 乃到店中買餅充飢
茶店婆婆 指其擔子曰:
擔子挑的是何物?
德山大師曰:青龍疏鈔也 
婆婆問曰:是講何經?
答曰:是講金剛經
婆婆曰:我有一問 汝能答 則給此點心 否則請速離  
德山大師請其言
婆婆曰:金剛經說的過去心不可得 現在心不可得 未來心不可得
不知道汝的意思 是點那個心而言?
德山大師 經此一問 噤口不能答 只可挑了擔子 悵然別去 
彼自受此教後 來到龍潭崇信寺 益加精進 終大徹大悟成了道
六祖云:「前念後念及今念 念念不被邪見染」
張拙云:「一念不生全體現」 
因屬非心 故有心之名 若知心體靜虛 本無一物
則過去 現在 未來 皆不干心事
又何有若干種心 可得而名者乎?

100_8169

【解釋】
本分佛學裡佛法的五眼 五種眼睛的分類 文字都差不多
是佛先提出來問 「須菩提,於意云何」你的意思怎麼樣﹖
佛有沒有肉眼 天眼 慧眼 法眼 佛眼﹖
 佛經的三藏十二部 就是把佛經作十二種的分類
其中一種是「自說」就是自己開始講 不是人家提出來問的
這一分就代表了十二分類的 自說  是佛提出來的問題

 這裡沒有講「佛」字而講「如來」
如來這個名辭代表形而上的道體
一切眾生同於諸佛菩薩心性之體 就是生命的根源
佛說這個裡頭有五種功能 所以叫做五眼
第一種是肉眼 就是與我們一樣的 是父母所生的肉眼
也就是我們現在的眼睛 肉眼能看見物質世界
我們一切的感覺 知覺 都經由它而來
  這個肉眼跟心是連帶一起的 很多的經典 心與眼同論
在講到心的道理時 先提到眼 眼睛是心的一個開關 心與眼關係非常密切
道家的陰符經就說:「眼者心之機」 眼是心的開關
所以古人很多地方都提到心眼的關係
譬如孟子講到觀察人 特別要觀察眼睛 眼中有神 眼神也
 任何人都有眼睛但是每一雙眼睛所看的角度都不同
所以一切眾生的心不同 眼也不同
有句老話 人心不同各如其面 每個人思想不同 就像人的面孔不同一樣
因為每人的業力不同 我們這個肉體及頭腦思想健康與否
都因種性 業力不同而有差異 有人對氣候特別敏感因為每個人身體不同
健康不同 都是因為業力不同
 所謂一切病由業而生 善有善業 惡有惡業
業由心造 是絕對唯心的道理

100_8170

現在佛問 一個成了佛的人 有沒有普通的肉眼﹖
那當然有 肉眼就是看物理世界 這些現象的

 第二種是天眼 我們普通人幾乎是沒有的
天眼的能力是超乎物質世界 譬如說看到鬼魂 看到天神
甚至於看到其它的世界 現在人講的千裡眼 是根據道家的傳說而翻譯的
天眼能夠看到慾界系統裡面的東西 包括太陽 月亮 其他星球等的人事
也可以看到銀河系統外面的東西 這是屬於真正的天眼

天眼有兩種 一種是報得 是多生多世修持 修定 才有這一生的天眼業報
是與生俱來的 自然有這個能力 因為善行的報應所得的結果
另一種是修得 是這一生修來的 因為修戒 定 慧的成就 這一生成就了天眼
 天眼不是多長出一隻眼睛來 是肉眼的本身 起了另一種功能
得天眼通的人 也與我們普通人一樣 但他自然會看到多重的世界
 修持作功夫的人 氣脈到了後腦 視覺神經受到刺激
眼睛裡經常出現許多幻象 那可不是天眼通
真正有了天眼通的時候 此人目光清澈如電 看得非常透徹
換句話說 物質東西不能障礙他 他的眼睛自然有透視的能力
天眼 就是法華經上所說父母所生眼 必須修持定力到了
這雙肉眼就能夠看見十方世界一切東西
 肉眼是觀看物質世界通常的現象 天眼則能夠透視到肉眼所不能見到的世界
所以天眼是定力所生 是定中所得的神通力量
當人的生命功能充沛到極點時 可以穿過一切物理的障礙
就是所謂的神通
神通必須要定力夠了 所謂精 氣 神充沛了 才能作到

100_8171

再來是慧眼 慧眼也離不開肉眼 也是通過父母所生的肉眼而起作用的
所謂慧眼就是智眼 是戒 定 慧的功力顯現
因為修定而發慧 這不是普通的智慧 是慧變成了力量 成了慧力才有這個智眼
  智慧怎麼變成力量呢﹖
我們普通聰明人 想一個道理想通了
譬如說抽煙對肺不好 應該改 道理上通了 但習氣上不行 慧沒有力量 改不過來
又譬如脾氣壞 貪 嗔 癡 道理上都曉得 就是扭轉不過來
儘管研究佛法 道理上講的很通 碰到事扭轉不過來 這是慧的力量不夠
也就是不能證果 不能成道的原因
 所以真正的慧眼 是智慧的力量夠了才能成的

 法眼又是甚麼眼呢﹖
慧眼觀空 而能夠真正認識自性空 空性的體 就是法眼
法眼觀一切眾生平等 非空非有 光落在空 還是小乘果的一邊
要能夠真正觀空裡的妙有才行 在凡夫的境界來說 是性空緣起
在悟道智慧境界裡來說 是真空起妙有 這是法眼的道理 是平等而觀

100_8172

第五種是佛眼 佛眼不只是平等 而是觀一切眾生只有慈悲 只有慈愛
慈悲是兩個觀念組合起來的佛學名辭
慈是父性 代表男性的愛 至善的愛 悲代表了母性至善的愛
慈悲是父母所共性的仁德 是至善 無條件 平等 所以叫大慈大悲
佛眼看來 一切眾生皆值得憐憫 所以要布施眾生 救眾生 這也就是佛眼的慈悲平等

真正學佛依法修持而有所成就者 本身一定具備了這五眼
如果說 世界上有人頓悟而成佛 立地就轉而具有這五種功能的話
那麼他所證的佛法 大致就是對的 如果在理論上認為自己悟了
而這個五眼功能沒有發起 那是自欺欺人之談
 所以佛說的五眼 是戒定慧到了所成就的 是自然成就的法門
這也是每一個人本性所具有的功能 自性佛也
只是我們因為沒有經過修持印證所以發不起來
假使經過修持 我們生命的本能中 自然就發起五眼的功能 這是第一層問題

100_8173

第二層問題 金剛經講到這裡
佛為甚麼突然提起來五眼的問題呢﹖
他自己問 下面又沒有作結論 至少對於五眼這一段 他只提出來問題
接著又講別的去了 其中的道理在甚麼地方﹖
釋迦牟尼佛今天好像當眼科醫生一樣 把大家的眼睛翻開檢查檢查
甚麼道理呢﹖
這代表見處 所謂明心見性的見 真正達到了有所悟證
明心見性 這一見之下 真的現量境呈現 它自然具備了五眼的功能
所以見處即真 就是所謂明心見性之見
在金剛經這一分中 沒有把這個奧秘說出來 接著佛又說了:
佛又提出來第二個問題 把眼睛檢查完了 又來檢查沙子
再問須菩提 像恆河裡頭所有的沙子 依你看 在佛的眼睛看來是不是沙子﹖
須菩提答的很老實 當然看到的是沙子 難道佛的眼睛有甚麼不同嗎﹖
是沙子就是沙子 非常平實
佛看到恆河裡的沙子就是沙子 看到這個世界 水泥就是水泥 牆壁就是牆壁
同我們一樣 沒有兩樣 要特別注意這種地方
不然學佛的人就流入一種毛病 叫作高推聖境
講好聽一點 把佛的境界推測得太高遠 假想得與人完全兩樣 那是不平實的

100_8174

高推聖境的結果 往往變成一種不正觀
不正觀就是不正的思惟 不正的思想
所以 金剛經是能斷金剛般若波羅密多 把一切的妄念都切斷了
真正的佛法平常就是道
 所以佛問須菩提 佛眼看這個世界 恆河裡的沙子是不是沙呢﹖
須菩提說當然是呀!佛的眼睛同我們的眼睛看的一樣 沙就是沙
如果問佛怕熱否﹖那麼假設佛在這裡的話 我們的答話
佛 你在這裡一樣的怕熱 還是要我們開冷氣才可以
除非他是化身來 化身就是另外一件事
只要他肉身報身在 冷暖饑寒一樣的存在 一樣的感受
所以聖人都是人做的 佛也是眾生修成的

詩曰
三十三天天重天  白雲裡面有神仙
神仙本是凡人做  只怕凡人心不堅

佛也是凡人修的 所以他也是非常平凡的
佛看恆河裡的沙 一顆一顆看得很清楚
下面佛的第三個問題又來了

100_8175

【須菩提。於意云何。如一恆河中所有沙。有如是沙等恆河。
是諸恆河所有沙數佛世界。如是寧為多不。甚多。世尊。】

  佛問須菩提 像我們印度這一條恆河裡的沙 你看數目多不多﹖
假如每一顆沙子代表一個世界 如是沙 等
這個「」字是單獨的一句 每一顆沙代表了一個世界
而每個世界裡像恆河沙那麼多的恆河 每一條恆河裡又有很多的沙子
而每一顆沙子又代表了一個世界 世界之多 多到不可現量 不可數說
用這個比方形容恆河有多少條 已經數不清它究竟有多少了
佛說 這個數字多不多﹖須菩提說 當然很多羅 世尊
佛在這裡是說明 虛空之中佛世界多得無數 釋迦牟尼佛同時表達一個觀念
站在這個娑婆世界 師道教化的立場上告訴我們
在他方世界 像他一樣智慧成就的佛 也一樣多得很
十方三世一切不可數的 無量諸佛 他不但把眾生看成平等
把成就的眾生也拉上來與大家一樣平等 一切平凡得很
並不是說只有我成佛了 了不起 你們都不能成佛 都要聽我的
沒有這回事 那不是佛法了 佛法一切眾生平等 一切諸佛也平等
每一個佛教化一個世界 虛空中有無量數的世界 也有無量數的佛
佛說:「寧為多不」﹖這是他問的話
你說多不多呀!「甚多 世尊」
這一句是須菩提答話這是佛對須菩提第三次的接引

100_8176

又引出一個問題來了 佛的眼睛代表了肉眼 天眼 法眼 慧眼 佛眼
因此可以知道這個世界上 這個虛空中 有那麼多不同的世界
當然現在科學昌明了 由天文學到太空學的發展
已經可以相信宇宙中有數不清的世界 這些到今天為止 還只能說
姑且相信它 因為月亮裡到底有沒有生命 還不敢確定
 現在對於了解宇宙太空容易多了 可是我們要知道
佛說這個話是兩千多年以前的事啊 他用甚麼儀器 甚麼方法
能夠知道宇宙中有這麼多的世界和眾生呢﹖
這個 就是所謂如來具備五眼 具備了智慧 神通等等力量
具備了不可思議的功能 但又拉到了最平凡的水平 與眾生平等
不稱奇 與眾生看都一樣

【佛告須菩提。爾所國土中。所有眾生。若干種心。如來悉知。】

  這一段文佛又提出來好幾個問題
在文字上 沒有給我們作結論 但是大家要自己曉得結論在那裡
所以後來的禪宗提倡金剛經 也都是這個原因
因為金剛經裡許多都是話頭 話頭就是問題
看起來很容易懂 實際上樣樣都不懂 這也給我們一個很大的啟示
一眼看了以為自己都懂 結果統統不懂
作人也一樣 許多人把人生看得太容易 作了許多錯誤的事
世界上沒有一件簡單的事 這些都是話頭
沒有結論的 要自己去發掘 去參悟 這個也是話頭
但是也有答案給大家呀 這個答案不是理解的 不是思想的
是要在定慧之中 真正修持上去體驗得到的
佛法不是虛玄的 而是一個修證的事實
 佛又提出來第四重問題 對須菩提說 「爾所國土中」
你所認為的國土中 國土不是世界啊 佛學裡的觀念世界是世界 叫做世間
有所謂四世間 五世間等等的說法
國土在世間的觀念裡叫做國土世間
國土世間是四世間的器世間 就是物理世界 器世間的一切眾生都有生命
國土世間指中國 美國 日本國 印度等國的這些國土
我們世界上稱為國家的有一百多個 這就是國土世間

100_8177

本分佛問須菩提 你認為所有國土上的一切眾生 有多少種心﹖
佛說這個世界上的所有眾生一切的心 「如來悉知」
佛說我啊 統統知道
本分佛作了一個答案 這個答案同上面這幾個有沒有關聯 他也沒有說明
只讓我們猜 而且他這個答案作得非常高明
現在我們看佛自說自答
【何以故。如來說諸心。皆為非心。是名為心。】

 佛說以佛的眼睛看來 所有眾生這些心啊 「皆為非心」
這些眾生心裡都不是東西 也沒有心 心到那裡去了﹖心掉了
「非心」根本不是心 既然不是心 那又是甚麼﹖
他又說了 我的眼睛看你們啊 不是心 不是心 所以叫做心
他說世界上一切眾生的心我都知道 須菩提還來不及問
佛就又說了 這一切人的心啊 都不是心
他並沒有說這一切人不是人心啊
眾生的心 還不只是人的心 包括狗 牛 螞蟻 小昆蟲...這一切生命
都不是心 「皆為非心 是名為心」 所以叫它是心
 金剛經一開頭就講 我們一切眾生 有一個「我執」
認為這是我 有個我 把我的現象 執著的很厲害
認為我還有個心呢 把自己所有的妄念 意識分別 煩惱
一切不實在的這些觀念 往來思想當成是真實的人 一切眾生 犯了根本上的錯誤
我們一切的思想 心理 意識的變化 都是那個真正心所起的一種現象變化而已
不是真正的心 可是一切眾生把 現象變化 抓得很牢 看成是心
晚課上 會念到 「是日已過 命亦隨減 如少水魚 斯有何樂
是說今天已經過完了 這個壽命又少了一點 今天過去 今天不會再來
年輕的過去了 衰老也沒有多久的停留 何樂之有

100_8178

其實這都被現象騙了 人生永遠不斷的有明天 何必看過去呢﹖
明天不斷的來 真正的虛空是沒有窮盡的
它也沒有分斷昨天 今天 明天 也沒有分斷過去 現在 未來
永遠是這麼一個虛空
天黑又天亮 昨天 今天 明天是現象的變化
與這個虛空本身沒有關係
天亮了把黑暗蓋住 黑暗真的被光亮蓋住了嗎﹖
天黑了又把光明蓋住 互相輪替 黑暗光明 光明黑暗 在變化中不增不減
所以一切的用是虛妄不實的 而虛空之體卻是不增不減的
所以一切眾生 不要被變化不實的現象所騙
佛了解這個道理 但是眾生不知道
佛說是名為心 眾生自己都把虛妄不實的這個感受 執著的作用 當成為心

 佛自己提出來心的問題  由眼見到心
他的結論一切都不是心 眾生一切的心都在變化中 像時間一樣
像物理世界一樣 永遠不會停留 永遠把握不住 永遠是過去的
所以「過去心不可得 現在心不可得 未來心不可得」

100_8067

剛說一聲未來 它已經變成現在了 正說現在的時候 已經變成過去了
這個現象是不可得的 一切感覺 知覺 都是如此
可是一切眾生不了解這個道理 拚命想在一個不可得的三心中
過去現在未來 把它停留住 想把它把握住
把心定住 就是當下 不隨時空而變
保持清淨﹖清淨也不可得 煩惱也不可得 不可得的也不可得
那如何得啊﹖
不可得的當中就是這麼得 就是那麼平實 當下得
解釋金剛經 說般若是講空 因此不可得
空 因為不可得 所以不是空 它非空 它不斷的來呀
所以佛說世界上一切都是有為法 有為法都不實在
但是有為法   體是無為 用是有為 
所以我們想在有為法中 求無為之道 是背道而馳 因此一切修持都是無用
並不是把有為法切斷了以後 才能證道
有為法 本來都在無為中 所以無為之道 就在有為現象中觀察
觀察清楚才能見道
 有為法生生不已 所以有為不可限 生滅不可滅
如果認為把生滅心斷滅了就可以證道 那是邪見 不是真正的佛法
所謂緣起性空 性空緣起的道理 就在這個地方
這是金剛經中心的中心 也是一切人要悟道中心的中心
搞不清楚 會把整個的佛法變成邪見 變成了斷見的空
就與唯物哲學的思想一樣 把空當成了沒有 那可不是佛法 空中生妙有

100_8068

佛講過去心不可得 並沒有說過去心沒有了 佛沒有這樣講吧﹖
佛說過去心不可得 「不可」是一種方法上的推斷
他並沒有說過去心不「能」得 現在心不能得 未來心不能得
這一字之差 差得很遠 
研究佛學 不能把不可得觀念  認為是不能得 如此是大錯而特錯
所以 佛說過去心不可得 現在心不可得 未來心不可得
是叫大家不要在這個 現象界裡  
去求無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求無上的道心 因為現象三心都在變化

 解釋經 接引眾生往往用三心切斷的方法 使大家了解初步的空性
把不可得的過去心去掉 把沒有來的未來心擋住 就在現在心
當下即是
當下即是又是一個甚麼﹖
可不是空啊 也不是有 要認清楚才
要先認清自己的心 才好修道 不識本心 學法無益
  本分十八品是一體同觀 同觀是甚麼﹖
同觀是見道之見 明心見性之見
所謂了不可得 可也不是空啊 也非有 即空即有之間
就是那麼一個真現量 當有的時候就是有 空的時候就是空 非常平實
來者應 去返無 就是自然現象
在感情上悲哀的時候就是悲哀 悲哀過了也是空
空了就是說這個現象不可得 並不是沒有 是悲哀過去了 後面一定來個歡喜
歡喜的時候也是不可得 也會過去 也是空
空不是沒有 空是一個方便的說法 一個名辭而已
不要把「空」當作佛法的究竟 那不但證不到小乘之果----空
那還是個邪見 也就是邊見
所以見 思惑不清楚 是不能證果的 也不能成道的

100_8069

學佛法 一定要注意
真正的佛法眼光甄選 用智慧來辨別 不要走入邪見和錯誤的思想
本分是 重要啟示
一切法 用之則有 不用即空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本無所住
二祖來求達摩祖師 說此心不能安 請師父替我安心
達摩祖師說你拿心來 我給你安
二祖說 覓心了不可得 找心找不到
達摩祖師說那好了 替你安好了
其實用不著他替他安
過去心不可得 現在心不可得 未來心不可得
還安個甚麼啊﹖
所以說 虛空無著為誰安
那裡去安心呢﹖此心不須要安
處處都是蓮花世界 處處都可以安心
在平實中間 處處都是淨土
處處都是安心的自宅 因為處處是虛空 無著無住
本分一體同觀的道理 精要就在此

100_816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羊*笑彌勒* 的頭像
    小羊*笑彌勒*

    ○ ○ ○ ○ ○ ○ ○ ○ ○ ○ 小 羊 ○ ○ ○ ○ ○ ○ ○ ○ ○ ○

    小羊*笑彌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