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談談【理則頓悟 乘悟並銷 事非頓除 因次第盡】
道理圓融人事物 處事來印證真理
1 先說何謂 頓悟:直聞上乘見性法 悟知真如本如自性 是為頓悟
當頓悟知真如本性 本性既顯 其次第乘則並銷
雖頓悟顯本性 但累世習性並未棄除 仍須事修求圓融 經由次第銷除
若就 頓悟頓修 而言:即一斷一切斷 無前無後
就如經云 一根既返源 六根成解脫 塵垢應念消 成圓明淨妙
此即 理則頓悟 乘悟並銷 之意也
2 何謂 乘悟 乘是乘載之義 乘載行者以次第法 使至其果地之意
若就 乘悟漸修 而言:這就要由五蘊六根塵的形成來說
是說:五陰最初生起 是由阿賴耶識(無明)緣父母的五蘊(精血)
和合而成色心二法 今了悟 五蘊 之事 漸修 則須 由粗而細
故說 事非頓除 因次第盡成
有十信十住十行十迴向十地 等覺 妙覺 直了成佛 果地之意
古德云:漸修累劫功 頓悟剎那間
漸修 是依次第而精進用功 由事入理 不斷加功用行
直至水到渠成 圓滿果德
頓悟 超越了次第 時間 空間的框架 頓悟自心 不假方便
所謂 當下即是 立地皆真
頓悟法門是如此的殊勝 但若無漸修的事功作為基礎
只想求得頓悟功德 那恐怕不是容易的事
六祖雖然智慧開悟 因緣未成熟 身居獵人隊 肉體是漸修 才能圓滿功德
經云:理則頓悟 乘悟併銷 事非頓除 因次第盡
此句有如祖師大德所言
悟後起修才是真修 如六祖禪經行由品談六祖事跡種種磨練...
悟了道理之後 還須精進用功 印證真理 保任真心
使功德更加圓滿 漸修與頓悟 可說是相輔相成 理事圓通
佛陀在菩提樹下悟道時說:奇哉!奇哉!
眾生皆有如來智慧德相
只因妄想執著不能證得
太上老君曰 眾生所以不得真道者為有妄心
真常之道 悟者自得 得悟道者 常清靜矣
理悟就是要悟到 如來智慧德相 也就是吾人當下這念
如如不動的心 清淨心 此心能生萬法 具足一切功德與智慧
而去除累劫以來的妄想執著 人我是非等習氣
這是漸修的過程 當這些煩惱去除了
我們本具的如來智慧德相 自然現前
六祖頓漸品 神秀大師在荊南玉泉寺 於時兩宗盛化
人皆稱南能北秀 故有南北二宗頓漸之分
而學者莫知宗趣 師謂眾曰:法本一宗 人有南北
法即一種 見有遲疾 何名頓漸?
法無頓漸 人有利頓 故名頓漸 然秀之徒眾
往往譏南宗祖師:不識一字 有何所長?
秀曰:他得無師之智 深悟上乘吾不如也
且吾師五祖 親傳衣法 豈徒然哉!
吾恨不能遠去親近 虛受國恩 汝等諸人毋滯於此!
可往曹溪參決!
一日 命門人志誠曰:汝聰明多智可為吾到曹溪聽法
若有所聞 盡心記取 還為吾說......
有些不明弟子前往...都受六祖感化 致於開悟....
最後 師見諸宗難問 咸起惡心 多集座下 愍而謂曰:
學道之人 一切善念惡念 應當盡除 無名可名 名於自性 無二之性
是名實性 於實性中建立一切教門 言下便須自見!
諸人聞說 總皆作禮 請事為師
六祖壇經 演變成南頓 北漸 兩法 神秀北傳 惠能南傳
事實上 我們修身養性 都離不開這二法
頓漸是互補 智慧當下悟出是 頓法 身體漸修是漸法
六祖雖然開悟 因緣未成熟 身居獵人隊 肉體是漸修
神秀當時在五祖時雖然未開悟 見自本性
後來當國師 傳法 漸修...也開悟
體會 諸惡莫作 眾善奉行 自淨其意
我們修身智慧靠頓悟 身體靠漸修 兩者不能有所偏
六祖壇經 很接近白話
易懂好修行 從 六祖壇經 自性入門
再看 金剛經 妙智慧生就易懂金剛經真實義
在生活中以電鍋煮飯的過程 來比喻
來說明漸修與頓悟 在電鍋煮飯的過程中
首先是量米 洗米 加入適量的水放入鍋內
然後插電 按下開關 開始加熱煮飯 直倒開關
喀 的一聲跳起來
還要再悶上一段時間 才能煮出一鍋香Q 可口的飯
過程中量米 洗米到加熱煮飯的步驟 就如漸修的過程
必須按部就班的加功用行 而開關
喀 一聲跳起來的剎那就好比頓悟 表示悟道的因緣成熟
但此時不可馬上掀開鍋蓋 仍須再悶一段時間
才能使飯炊得均勻 熟得透徹 飯也才會香Q 可口
如此再悶一段的過程 就是保任的工夫
修行也是如此
好比我們人生經過種種考驗 轉了一圈 回到原點
恍然大悟原來如此 這般這般
人生經過種種考驗轉了一圈 是漸法
原來如此 這般這般 是 頓悟
小羊祝福大家法不在高下
修行一步一腳印
在塵中理事圓融 成究竟道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