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_7678  

 

金剛經對修身養性重要性
六祖惠能大師 聽到金剛經裡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當下就開悟 悟出不認在
甚麼時候都應保持清淨心 料理母親後 即刻前往五祖要求做佛

金剛經分成三十二章 是梁武帝時代而成的 編輯者就是梁武帝的昭明太子
金剛經三十二品的分法 品目的分類 以及標題 都是昭明太子的傑作

金剛經前十六分 叫我們掃三心 飛四相 種福田 教我們把福德轉為功德
如何修持...如何達到莊嚴淨土現
後十六分境界已經達到莊嚴淨土心境 大家用心去體會 悟出妙用

金剛經 雖然說空 但主要教我們不執著 執著空就說有 執著有就說無
在有無之間取得平衡點 所以有一合相現 並不是只說空理
以中和之道 最後把中和之道進入清淨心 達到莊嚴淨土佛境界
經典要慢慢看 了解意思自然心生法喜
看經典好處不會隨時空影響 流傳這麼久有實體真實義
融入當時時代環境背景 金剛經妙語體認更深切
今天看它 悟出道理....在經過一年後 人生體驗豐富
同樣來看這部經典 體會更豐富...
用心體會金剛經 會使人有如此心得:
云何得長壽  金剛不壞身
復以何因緣  得大堅固力
云何以此經  究竟到彼岸
願佛開微密  廣為眾生說

100_7613.JPG

【金剛】–--比喻【本性】人之【性靈】 雖受輪迴 轉變不同的形體
然而 【性靈】的本質 是千萬年 永恆不變的
萬物的本質能夠歷經千萬年 恆久不變者 唯有【金剛】一物而已
故將【金剛】 比喻【本性】剛又有剛毅 不變節 是最為恰當的
【般若】–---比喻【智慧】
實相般若 境界般若 文字般若 方便般若 眷屬般若 有五種說法
一般人的智慧 叫做【聰明】 修佛的智慧 叫做【般若】
修佛的智慧 是屬於【大智若愚】的 也是屬於【拙聰毀智】的
因此 又被稱為【妙智慧】 是屬於【解脫】的智慧 而不是【束縛】的聰明
故以【般若】 來代表【本性】所流露出的妙智慧
是與一般人所認知的智慧 無可比擬的
【波羅蜜】---–比喻超越生死的 到彼岸成究竟
【彼岸】---我們出生的人道眾生 仍在【六道】的生死輪迴流轉故稱為【此岸】
若能超越脫離六道輪迴的流轉 稱為【彼岸】又稱為【波羅蜜】
【經】–---比喻【路徑】 又稱為【經脈】
若要修成金剛不壞法身的內經路徑 不可不知
綜合來說 ----佛性如金剛不壞身 人人本具有
如何修得超越生死 六道輪迴的流轉 達到金剛不壞法身的解脫
轉識成智的成佛路徑 不可不讀金剛經
今天就說法會因由分第一來開頭

100_7614.JPG

法會因由分第一
如是我聞,一時佛在舍衛城,祈樹給孤獨園,與大比丘眾,千二百五十人俱
爾時世尊,食時,著衣持缽,入舍衛大城乞食,於其城中
次第乞已,還至本處,飯食訖,收衣缽,洗足已,敷座而坐。

【分解】
如來為一大事因緣 說法度生 必須因地因人因時 不可輕於說法
所以機緣不到不說也
因地者 須有莊嚴的道場 因人者 須有聽法的智慧 因時者 須俟機緣的成熟
有此三因 因緣具足方能說法 總之極言其成立法會之不易也
【概論】
本分 是全經的序分 說祇園法會由此起
如是我聞至千二百五十人俱 是序分中的通序 就是說如來佛 住世說法的儀式
爾時世尊至敷座而坐 是序分中的別序 就是說如來佛自己
發起這個法會的事相 如來佛要就眾生日常起居間 直顯真心本體
所以假藉乞食 發起此經 可令眾生向日行生活中
行 住 坐 臥 吃飯 穿衣處 明白自己與諸佛 並無差別特殊的道理
沉心細思 則知如來佛的著衣持缽 正是彰其戒

如來佛的乞食 正是教眾生布施 次第行乞 正是表彰其忍 不分貧富 大慈平等
收衣缽以示休息攀緣 心無勞慮 洗足以表除塵 清淨身業
敷座以表禪定 正念不動 將欲說法也
可知出世間法 不離世間法 所以凡為佛弟子者 就應學佛的制度規矩
謹守戒律 萬不可豐衣足食 放浪自恣也

100_7672

【新解】
此段經文 代表的涵意–----
【1】佛陀是世間最圓滿的覺者 也是天人的師尊
一切的生活與人一樣 毫無怪異之處 不標新立異
【2】佛陀的生活簡約樸素 僅求溫飽 不假他人 城乞...到敷座自己動手
毫無偷懶依賴 不貪美食 不畜一物
【3】佛陀心專一處 乞食完畢 閒話不多 敷座而坐 清靜無比
若要修煉【金剛法身】的修持者 沒有清靜心樸素心 精進心
平等心 不貪心 禪定心 是很難有所成就的

釋迦佛陀說大乘金剛般若波羅蜜經的靈山法會緣起因由的第一章分;
金剛經的緣由 是我阿難隨從釋迦佛陀在世時 多聞得知的

阿難云 這本金剛般若波羅蜜經 是我本人阿難如此親聽如來佛說的
在說此經的時候 佛是在舍衛城的祇樹給孤獨園 與有德行的
菩薩羅漢及各弟子有一千二百五十人 聚在一塊兒
一時就是「那個時侯」這個「一時」很妙「一時」意思非常好
真正悟了道 就沒有時間觀念 金剛經告訴我們 「過去心不可得
現在心不可得 未來心不可得」 時間是相對的 真正的時間
萬年一念 一念萬年 沒有古今 沒有去來
等於一首古詩:風月無古今 情懷自淺深
因此佛法已經點題了一時就是無古今 也無未來
經典談到一千二百五十人 普通說法都是千二百五十人
這一千二百五十個佛弟子 叫做常隨眾 佛走到那裡跟到那裡
佛出佛陀來傳法以後 第一批招收的學生 是最難降伏的學生
就是這一千二百五十人 其中的舍利子 在佛沒有出來說法之前
他已經是大老師了 跟他的有一百個學生
還有三迦葉兄弟(不是拈花微笑那個迦葉) 其中兩人各有二百五十個學生
另一位有五百個 合起來一千個學生 他們都是影響當時社會宗教的大學者
另外神通的目連尊者也在那裡 也在傳教 他也有一百個基本徒弟
再來耶捨長者子 朋黨五十個 所以佛有這六個徒弟皈依了以後
他們帶領出家修道的學生 一起皈依佛 才變成了一千二百五十個常隨眾

100_7688

如來佛到了快要吃飯的時候 穿上了袈裟 拿著盛飯缽子
由祇樹給孤獨園 走進舍衛大城 去乞食 在城中挨次的乞完了
又回到原處吃飯 吃完了飯 就將衣缽收拾起來 洗乾淨了足
在地上鋪好了座 坐下了 一一完整動作
談到吃飯穿衣
佛的戒律 規定弟子們喝一杯水 必須先用一塊布濾了以後 才可以喝
為什麼呢?佛觀一碗水 八萬四千蟲 佛的眼睛
看這一碗水 有八萬四千個生命
還有佛的戒律 規定弟子們每餐飯後都要刷牙 沒有牙刷 用楊柳枝
楊柳枝剪下 放在水裡泡 然後拿石頭把根根這一節一敲就散開了
用來刷牙齒 這些生活的規律 都屬於佛戒律的范圍 禮儀都是非常嚴格的
拿現在的觀念來講 各種的衛生常識 佛陀他早就有了這習慣
佛的戒律是日中一食 每天中午吃一餐
早晨是天人吃飯的時間 中午人道吃飯 晚上鬼道吃飯
佛採用的制度 以人道為中心 日中一食
後世弟子們 過了中午一點鐘就不吃飯了 這個是佛的制度

敷座而坐洗完了腳把自己打坐的位置鋪一鋪 抖一抖 弄得整整齊齊
也沒有叫弟子服侍他 更沒有叫個傭人來打掃打掃 都是佛陀自己做
生活是那麼嚴謹 那麼平淡 而且那麼有次序
由這一段看來 金剛經會使人覺得學佛要做到佛的樣子自己來才好

100_7690

看了金剛經 佛原來同我們一樣的平常 雖是太子出家 他過的生活同平民一樣
當時印度的階級森嚴 他卻指定一個最低貧民出身的弟子優波離尊者
執法管紀律 任何人犯了法都一樣處理 所以在現實的生活裡
在最平凡中 建立了一個非凡神聖的境界 也就是佛的境界

過去有這麼一段的時間 釋迦佛陀 剛好在印度舍衛城的祈陀太子所佈施的樹
及【給孤獨長者】的園林裡 與大和尚比丘 有一千二百人之多 共聚一處
此時 佛陀世尊看到吃飯的時間到了 就開始穿著法衣 持著缽碗
進入舍衛大城 前往乞食 到了舍衛大城中 便一間一間的次第乞食要飯
乞食完畢 又回到了【原來】的住所 將所乞的食物吃完後
親自的收起法衣及清洗缽碗 順便的洗洗腳足的髒物 洗完腳足後
便馬上就地敷起坐墊 獨自的坐禪守寂
如來佛舉止完整動作 正是教眾生布施 忍辱 持戒 禪定 智慧
洗足以表除塵 清淨身業 修行不離世間 成道成佛人間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小羊*笑彌勒* 的頭像
    小羊*笑彌勒*

    ○ ○ ○ ○ ○ ○ ○ ○ ○ ○ 小 羊 ○ ○ ○ ○ ○ ○ ○ ○ ○ ○

    小羊*笑彌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5) 人氣()